(研究提纲)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摘要:
针对中国的跨台湾海峡统一行动,美国从理论上讲有五套应对方案。两套事前应对方案,三套事后应对方案。从理论上看,事前方案,不论是事前和谈方案还是事前阻遏方案,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基于美西联盟的政治体制,两套事前反应方案基本上都没有实施机会。在中国启动了它的军事行动后,美西联盟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与军事反应,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全面性的政治制裁的基础上,美西联盟还有三套不同的附加反应方案。就是全面经济战方案;靖绥军事方案;和全面整体战方案。无论美国联盟选择何种应对方案,其出发点和或可能的结果,都指向“止损”。美国联盟从中国的行动中获利的机会几乎难以看到。一旦中国与美国联盟启动了全面整体战争,一场极其复杂的,牵涉欧亚非,甚至更为广泛的历史动荡进程很大机率会随之开启。
关键词:
中国,统一,台湾海峡,军事行动,中美冲突,选项
各种征兆清楚地表明,中国的统一行动已经不可能停下或者被阻止【1,2,3】。中国的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对美国的意义完全不同于以往它在二战之后的任何一场其它的战争。这场战争将会撬动(损伤,动摇,削弱,解构)美国主导的帝国秩序。并可能导致美国和欧洲组成的帝国统治核心的部分甚至完全解构。美国和欧洲的最佳反应方案其实就是止损。零损失甚至从中国的军事行动事件中获利的机率是相当渺小的。
美国联盟的止损方案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个方向是事前反应,另一方向就是事后反应。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存在不同的反应方案。包括:事前和谈方案,事前阻遏方案;以及事后政治制裁背景下的全面经济制裁,靖绥军事方案,和全面整体战争方案。
一. 事前和谈方案
事前和谈方案的前提就是美国集团已经明确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步伐无法阻止的事实。不期待中国的统一行动对现有帝国秩序的损害进一步扩大化。因而启动与中国的全面性政治谈判。以期待中国不会成为强大的反对现有秩序的力量甚至反对力量的集团领导。
1.1 事前和谈方案的基本内容
1.1.1 已公布的对台框架不会成为谈判内容
自从2022年8月10日中国中央政府发布对台湾问题的白皮书后,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拒绝了给予台湾“实质上的一国两制”待遇。这是已经公布了的框架。中国中央政府难以从这个公开立场上后退。
由于中国中央政府的时间安排基本上已经定型,所以统一的途径问题事实上也已经没有足够的谈判的时间来改变。而且中国中央政府基本上会将对统一途径的谈判认定为一个政治陷阱。
1.1.2 美国在东北亚的法律地位和驻军
在中国统一台湾后,一旦中国发挥台湾岛的“陆桥”或“陆剑”功能,必将严重限制美国在日本海及周边的“自由行动”能力。如果中国与俄罗斯进行深度合作,则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加强中国的这一能力。这对美国是一个战略性的挑战。
美国在东北亚的法律地位与驻军问题,应该是美国在谈判中的最大诉求。
1.1.3 东北亚的政治合作问题
东北亚的政治合作将是中国方面关心的主要问题。同时这也是美国方面最为担忧的实质问题。如果中国在台湾岛(甚至可能还在日本海北端)占据了地缘政治优势后,后续又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的政治合作,美国力量逐渐淡出东北亚是一个完全可以预期的过程。
这一问题是中国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发展步骤问题。难以在这方面完全停滞不前或者作出重大实质退让。中国的外交专业人员会通过多重步骤,复杂技巧来减缓美国的担忧,逐步地小步地推进这一进程。
1.1.4 中国不进一步侵蚀美国政治权力
能否确保或确认在中国周边地缘问题以外,中国不干涉或反对美国的政治决策,这是美国关心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这是美国通过权力集中财富,维护昂贵的帝国机器的重要环节。
1.1.5 中国的经济决策权力
中国能否承诺不进一步侵蚀欧洲的经济权力,是欧洲重点关心的问题。
中国能在那些经济决策权力上获得进步,则是中国重点关心的问题。
欧洲,中国与美国必须在这一实质问题上取得进展,这是将中国融入美国的帝国秩序的重要一环。三方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对抗,将成为全面政治协调的阻碍力量。
1.1.6 美国在中国海洋基点内的自由通行权
这个问题并非关键问题,但可以在谈判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时,成为中国与美国双方的附带收益。这种非本质问题,或可以成为关键谈判的润滑剂。
在中国扩大地缘政治优势以后,美国在中国周边海洋的自行航行权问题,不会构成中国的实质缺陷或实际威胁。美国除获得政治表观收益以外,中国甚至也可以获取中美合作的表观收益。
1.2 事前谈判的优点
事前谈判可以涉及双方关心的全部要点,通过双方妥协来达成一致。对于现有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止损方案。
对于挑战方,减少了军事冲突的风险,同时获得实质性的收益,也是确保政治成功的最佳途径。
1.3事前谈判的缺点,难点,与意义
存在一个复杂的政治现实。最有利于国家或集团的政治方案,往往在美西集团内是最难以实行的方案。达成与中国的事前谈判方案有两个最大的阻力。一是美西集团领导层对方案的争执。二是美西集团国家的民意阻力。
1.3.1决策阻力
欧洲国家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立场不会完全重合。对中国的政治让步难以会取得统一的认识。即使这一政治妥协方案得到通过,也可能成为日后引发权力集团内部争吵的事由。
1.3.2民意阻力
美国与欧洲区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受民意的强大力量左右。在西方世界的民意被逐步扭转之前,对中国的事先政治妥协协议,基本上都会受到民意的否定。任何强行推行对中国的事前谈判方案的政客,都面对政治前途终止的压力。
1.3.3 事前和谈方案的意义
操作层面上看,事前谈判方案几乎没有现实可能性。
虽然没有操作可能,但有关事前方案的暗中讨论与接触,是推动“事后靖绥方案”得以实施的助力。这是事前方案存在的最大意义。
二. 事前阻遏方案
2.1 事前阻遏方案定义与内容
事前阻遏方案指在中国大陆发起统一台湾的军事行动前,美国联盟就已经事前准备好了一系列强硬而且全面的军事计划,甚至于军事先行行动。其切入点就是通过事先布置强大的兵力,直接从源头上阻止中国大陆登陆台湾岛。并由此引申出一系列不同的可能结果。
要成功地阻止中国大陆登陆台湾岛,不外以下三个途径。
2.1.1 事前阻遏:直接将美国联盟的军事力量事先驻扎在台湾岛;直接有效地对抗中国中央政府的登陆行动。
2.1.2 事间阻遏:在日本,韩国,菲律宾事先驻扎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阻止中国大陆的登岛行动。
2.1.3 核力量阻遏:在中国大陆刚一发起空中行动时,就立即在南海归属权不明的小礁上直接试射小型核装置,直接将战争级别推至最高级别。以直接使用核装置进行总体决战的态度阻止中国中央政府的登陆行动。
2.2 事前阻遏方案的终点
事前阻遏方案虽然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但是却缺少一个明确的终点。终点的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是事前阻遏方案难以操作的主要原因。
2.2.1 中美两国的全面整体战对决
在台湾岛事先驻军,不仅必须突破美国的国内法律限制,也必须突破国际法的限制。如果美国选择这一选项,没有任何意外,中美两国必然立即引发全面整体性军事对抗。甚至于中国可能会选择与美国主导的帝国秩序的全面性对抗。
2.2.2 台湾独立
利用事先驻扎在比邻区域的优势兵力,在战争行动的初期就彻底摧毁中国大陆的海军力量与空军力量。在中国大陆实际上失去渡海投送兵力的前提下,彻底割裂台湾与中国大陆,并导致台湾的独立。
2.2.3 美国联盟的迅速而全面的失败
将重兵集中于狭小区域,有遭受一次战役引发整体性失败的风险。
2.2.4 可能加速或加剧欧洲的边界移动过程
全面性战争必将牵涉现存世界秩序的领导层国家。必将引发中国与现存秩序权力层国家的全面对抗。目前欧洲的边界移动进程事实上已经开启。中国必将利用此契机,加速和加重欧洲的边界移动进程,引发欧洲权力结构的重新组合。并可能因此解构整个美国主导的帝国秩序。
2.2.5 核装置的使用的不可控
核装置的使用极大可能引发对等反应,从而导致结果完全无法预测。
2.3 事前阻遏方案的可能性
两大困难实际阻止了事前军事方案的实施。其实施机率几乎接近于零。
2.3.1 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双重限制
美国联盟国家的国内法与国际法,都是为维护现有的帝国秩序而建造的行为规则。要有效地实施事前阻遏方案,必须要突破这些现有的规则。这相当于自行拆除现有秩序的支柱,有加速体制崩溃的的危险。
2.3.2 终点的不可控
终点不可控或前景不确定,都是政治决策的阻碍因素。对于任何领导集团,权力集团,或者管理中心,任何不明确的前景都是政治失败的基础。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几种结局中,包含几种代价极其巨大的可能性。对这些结果的恐惧,将采用这种方案的机率降到接近于零。
三. 反应性全面政治制裁
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开始后再启动应对方案,对任何西方国家都是相对容易的政治过程。中国的军事行动,会首先地激起美国联盟国家的民意反应。跟随民意顺势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行动,对各国政客都是风险小收益大的方案。无论何种不同的事后应对方案,全面性的政治制裁都是每一方案中的必备选项。全面性政治制裁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3.1 稳定美西各国政治局势
立即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进行政治制裁是最容易操作而且收益最大的政治行动。能保证政府在汹涌的民意中保持主动。在目前美国与西欧各国普遍敌视中国的政治背景下,各国民意一定普遍性地要求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及西方联盟各国难以回避这一政治选择。
3.2 稳定帝国秩序
如果没有在事先将中国的军事行动合法化,那么制裁中国是稳定帝国秩序的必然选择。这一政治反应必须足够强硬以阻止进一步的政治崩塌或者帝国秩序虚化。政治制裁的程度必须足够强硬以震慑阿拉伯世界,非洲各国,以及南美各国的反对力量。
3.3 阻止中国的政治获利进一步扩大化
中国登陆台湾岛,不管用多少层面纱来掩盖,其实质就是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它已经事实上削弱了美国的海洋管辖权力。这一事实有可能进一步压缩日本与韩国的海洋属性,迫使这两国日益接近中国。全面性制裁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或减缓这一进程。
3.4 实施机率
作为每一套事后反应方案的主要配套部件,全面性政治制裁的实施机率无限接近于1。
四. 全面经济制裁
针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美国联盟对中国实施全面的政治制裁加上强硬的经济制裁,对现有秩序的领导集团,是最安全稳妥的止损方案。
迅速出台的全面政治制裁,能够快速地稳定权力集团国内的民意。随后陆续推出的经济制裁措施必须尽量照顾或协调以下3方面的要求。即满足国内民意;最大化权力集团的经济利益;最强烈地限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收益。因此全面经济制裁必定具备以下特征。
4.1 具有政治意义
高科技领域;民众熟知的领域;对西方国内民众造成民意冲击的领域;将是经济制裁的主要对象。
4.2 动态特征
逐步推出,逐步调整。经济制裁的出发点是既要达到最大化地制裁中国,又不至于过多地伤害制裁发起国的国内经济。
4.3 有期限
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制裁或限制中国的产品,都必然导致整个供应链发生巨大震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一些不能被其它国家替代的领域或产品的清单就会日益清晰。这些清单内容就必然地在生产力要素的推动下被解除制裁。这就是经济制裁出现缺口的指标。一旦这些经济要求被政治力介入,逐步地与中国重建经济联系就成为历史必然。换句话说,就是有效制裁期限的长短,有赖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实力。
4.4 改造现在经济结构
由于制裁对中国肯定发生负面的影响,迫使中国在经济体系内寻找新的路径以推动国家经济的稳定。这一努力必定会对现行经济结构带来或大或小的改变。
4.5 期限预期
预估有3到5年的严厉制裁期。第4到5年开始,双方开始寻求合作。
五. 靖绥军事方案
如果全面的政治制裁和全面经济制裁都不能平息美西集团的内部民意,适度地推出后续的,甚至是同期的军事干预是合理的预期。其政治目标依然是止损。阻止进一步的政治损失;阻止中国扩大政治收益;至少减缓中国扩大政治收益的步伐。
但是对于军事冲突,尤其是面对中国时,所有的政治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尽量地控制冲突级别应该是政治家们的首要选择。靖绥军事方案因此有它的历史舞台。这一军事方案必将具有以下特征。
5.1 前线指挥员必须具备政治素质;
5.2 确保每一次冲突和战役,都必须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宣传效果和政治收益;
5.3 战役尽量限制于有政治边界的小型或中小型战役;
5.4 战争的总体效应追求没有任何一方遭受巨大失败;
5.5 政治争吵持续升级,政治制裁不断推陈出新。
5.6 战争面纱下的政治接触持续进行,以避免任何一方遭受重大失败;
5.7 政治目标:保持美国在东北亚的驻军权力和自由航行权力;保持美国在菲律宾的政治地位不受严重削弱;保证至少在10到20年内不会形成东北亚合作区。
5.8通过军事行动,引导民意,最终促成全面政治与经济谈判。军事行动不是靖绥军事方案的目的。它的目的是通过军事行动引导民意。将无法战胜对方的事实解释成为普通大众逐步认可的现实。通过民意的改变促成全面的政治与军事谈判。
六. 全面整体战争
前面的事前和谈方案和事后靖绥军事方案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涉及了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中国统一台湾岛,事实上削弱了美国统治能力。事实上削弱了美国在台湾海峡周边以及菲律宾海周边的自由行动能力。也事实上削弱了美国维护帝国秩序的领导能力。
美国及它的盟友对中国的行动进行反应的目的主要集中于以下要点上。
(1 顺应国内民意的需要,维护国内政治稳定;
(2 阻止中国进一步在东北亚获取更多地缘政治利益;
(3 阻止或减缓中国将地缘政治优势向南中国海扩散的速度。
要达到这些目的,并非只有和谈与靖绥方案可以达到。全面整体战争也是选项之一。有以下途径可以启动全面整体战争。
- 事先设定的全面整体战争方案,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后迅速启动全面整体战争作为反应。
- 靖绥军事方案的失控,军事冲突难以控制地逐步升级。
6.1 全面整体战争的走向与预测
6.1.1. 国家层面的胜负难以预测。
如果中国与美国在国家层面最终出现双方不胜不败的结局,很大机率是双方政客共同追求的政治结果。
6.1.2 美国联盟不能占领中国的陆地。
一旦中国大陆完成登陆台湾岛后,美国联盟几乎没有机会能占领中国的陆地。这是中国不至于最终失败的基础,也是美国联盟面临的最大军事和政治困难。除非动军核技术装置。
6.1.3 美国联盟有全球优势。
在离岸2000公里以外的区域内,美国联盟有绝对的优势。这是美国联盟发起全面整体战争的物理基础。中国通向澳洲,通向南美,通向非洲,以及与欧洲的海洋通道将会受到严重限制。中国的经济活动将遭受严重打击。
6.1.4 中国有地区优势。
全面整体战争一开始,美国联盟的政治与军事力量必定迅速而完全地退出东北亚地区。这一过程可能是主动性的,也可能是被动性的,但结果是一致的。
6.1.5 大型决战的胜败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如果有机会要发生一场大型军事决战,战场的位置最大机率出现地接近澳大利亚的海域,靠近印尼和所罗门群岛的区域。或其它中美两集团的军力几乎平衡的位置点上。因此大型决战的胜败会更多地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6.1.6 持久战重伤中国
如果美国发起封锁中国海洋通道的“持久战”,将对中国带来沉重而且难以承受的打击。
6.1.7 持久战削弱美国或重伤美国
鉴于中国强大的第二产业能力和第一产业能力,持久战是中国在军事层面战胜美国的确定途径。美国及美国联盟无法在消耗战争中战胜中国。
6.1.8 持久战重伤欧洲
中国因应美国的“持久战”方案,就是深度介入欧洲的边界移动过程。中国将会加速与加剧欧洲的边界游动过程。同时也加速欧洲权力结构的解构过程。欧洲权力解构过程,可能就是美国退回美洲大陆的开幕式。
6.1.9 美国不会因为与中国的战争遭受“国家层面失败”。
不论是在一场大战中战胜中国,还是在一场大败中被中国打败。只要战争进入持久战模式,美国为主导的帝国秩序,必然发生重组,重构,或者更新。美国为主导欧洲为核心的帝国秩序难以维系。
但是美国不会因为与中国的战争遭受“国家层面失败”。美国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世界秩序领导权,并不会立即对美国带来严重伤害。
6.1.10 世界性混乱大概率发生
欧洲秩序的混乱。削弱欧洲,是中国削弱美国联盟的持续战争能力的重要一环。除非欧洲核心国家主动地脱离现存的帝国秩序。这两种途径都会引发同一个结果,就是欧洲秩序的混乱。
俄罗斯逼近整个第聂伯河东岸。俄罗斯瞄准整个第聂伯河东岸为国家安全新界线,以对抗欧洲的“将俄罗斯人去欧洲化”的文化战争。
欧洲权力解构风险。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泛德意志势力将成为欧洲的新的权力集团。
阿拉伯世界的崛起。阿拉伯世界已经在心理上,经济上,和政治上,已经完成了介入世界动荡过程的准备。
非洲的反抗。尽管非洲的力量处于目前未集中的状态,但是一旦出现“远见者”找到提升非洲价值的“经济途径”、“政治途径”、或者“哲学途径”,那么整合整个非洲的力量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小结:
针对中国的跨台湾海峡统一行动,美国从理论上讲有五套应对方案。两套事前应对方案,三套事后应对方案。从理论上看,事前方案,不论是事前和谈方案还是事前阻遏方案,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基于美西联盟的政治体制,两套事前反应方案基本上都没有实施机会。在中国启动了它的军事行动后,美西联盟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与军事反应,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全面性的政治制裁的基础上,美西联盟还有三套不同的附加反应方案。就是全面经济战方案;靖绥军事方案;和全面整体战方案。无论美国联盟选择何种应对方案,其出发点和或可能的结果,都指向“止损”。美国联盟从中国的行动中获利的机会几乎难以看到。一旦中国与美国联盟启动了全面整体战争,一场极其复杂的,牵涉欧亚非,甚至更为广泛的历史动荡进程很大机率会随之开启。
1 thought on “中国武统计划(4):美国的选项”
Pingback: 联盟战争强度评估系统:中美在东亚周边的全面战争结局推测 - PPP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