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统计划(9):台湾之宿命(3:统一的路径与特征)

 

摘要

2022年8月10日中国中央政府发布白皮书,正式宣布台湾失去“实质一国两制”。大陆在民生领域为政治和谈留下了3年左右的时间窗口。签于台湾与大陆双方都没有追求和谈的积极性,统一台湾的路径极大可能落在军事途径上。大陆可能在2026年4月到9月的任何一天发起跨海峡军事统一行动。这一军事行动将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政治犹豫;2投入超常规数量的兵员;3重点追求政治目的;4快速而全面的军事推进过程;5缓慢而拖沓的政治过程;6引发美国集团的全面性反应;7引发为期3年以上的中西全面软对抗;8事先在欧洲区,北非区,阿拉伯区投入重大政治步骤;9台湾不会迅速地建立起无军事监管的政治结构。

关键词

军事行动;跨海峡;统一;地缘政治;特征

 

一.大陆保留三年的政治谈判窗口

2022年8月10日大陆中央政府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正式宣布台湾方面失去“实质意义上的一国两制”[1]。同时也宣示出于民族大义,依然保持着和平谈判的窗口。

大陆中央政府并没有明确指定和谈的时间窗口有多长。但明确表明了统一台湾将在本届中央领导人的任期内完成。

参考大陆政治运转周期,在2026年4月到9月启动统一行动,是大概率的事。在2022年5月与6月曾有讨论俄乌冲突的文章就预言在2026年台湾海峡会出现军事行动[2,3]。那么从2022年8月10日起算,至2026年4月,台湾事实上有至少3年到3年半的和谈窗口。

参考过去40年台湾的政治运行轨迹和目前台湾的政治气氛,台湾不会有主动发起和平谈判的可能性[4]。但大陆依然向台湾方面保留3年到3年半的和谈窗口,是基于民族责任,人道责任,和历史责任三大基点。尽量向世人显示大陆的政治耐心。

春秋记“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郑庄公作为大哥,没有教育好他的弟弟。即使弟弟发动叛乱,郑庄公也负有失诸礼教的责任。大陆自2022的8月10日公告对台政治谈判的红线后,留下3年左右的政治谈判的时间窗口。避免“郑伯克段于鄢”这类历史责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流失和谈窗口,统一落实到军事途径

  • 从2019年10月有文章提醒台湾正在失去一国两制时计时,台湾有6到7年的时间来抓住一国两制的机会。
  • 从中央政府划线的2022年8月10日[1]起计时,台湾也有3年到3年半的时间来追求“壳一国两制”,为普通台湾民众争取最大经济利益与个人政治利益。
  • 但基于台湾过去40年的政治惯性和当前政治现实,台湾人不会有争取“壳一国两制”的主动性。他们有非常大的机会继续流失这三年的时间窗口。原因如下:
  • 台湾已经构建了坚固的反政治谈判的壕沟
  • 台湾沉湎于政治正确气氛中;
  • 无法产生政治强人逆转当前政治环境。

2.1 .坚固的反一国两制壕沟

2.1.1  2019年的反一国两制环境

2019年曾有博客文章认为台湾获得一国两制的机会正在快速流失,符合台湾利益的途径是主动出面抓住这一机会,而不是反对它。这位博主并将这一文章推送给一位台湾著名的统派名嘴,希望引起台湾人的注意。但事实是即使台湾最敢说的统派名嘴,也不敢接这个话题。即使是这种有利于蓝营,有利于台湾地区长远利益的话题,也没有人敢谈。可见台湾反一国两制力量之强大。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going away from Taiwan
一国两制正在远离台湾/2019预言(www.pppnet.at)

2.1.2  李登辉时代的反一国两制环境

  • 李登辉在党内选举时期,没有强大的政治基础反对一国,但他有反对大陆反对两制的政治基础。一是反大陆是国民党的政治传统,二是统一不符合美国利益,也因此不符合台湾的经济利益。
  • 将台湾的政治环境从反大陆反两制,过渡到反两制而且反一国上去,是李登辉的政治成果。李登辉通过操作“两国论”,“冻省”,台湾领导人“直接选举”筑牢了台湾“反一国”的政治基础。也推动了台独意识在台湾的成长。

2.1.3 陈水扁时代的反一国两制环境

  • 陈水扁赢得执政,与李登辉操作台独意识密切相关。使陈水扁执政伊始就拥有了反两制而且反一国的政治基础。
  • 与陈水扁同年执政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上台伊始,执行对中国强硬的外交政策。使陈水扁获得操作反一国反两制的外交空间。同时也推动台独意识在台湾的快速成长。
  •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阿拉伯世界袭击美国的911事件。美国随后开始一系列的战争行动,镇压阿拉伯世界的反叛。自此,台湾实质性地永久失去了独立的历史机会。
  • 陈水扁后期讲“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其背景就在于他知道国际政治的现实,台独已经没有可能性。
  • 当陈水扁在现实面前踌躇不前时,台独力量责怪他浪费历史机遇。这是红衫军反扁的真正原因。反贪腐只是能拿得出来的借口。“拉法叶军舰案”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陈水扁的国务机要机费贪腐,而且更易操作,不但没有人去找李登辉的麻烦,反而李登辉还成为台独的精神领袖。
  • 尽管大陆祭出“反分裂国家法”来压制陈水扁,但陈水扁任期内,台湾岛内台独意识达到高峰。反一国反两制成当时台湾的主要民意。

2.1.4 马英九时代的反一国两制环境

  • 由台独意识催动的红衫军反扁披有“反贪”的外衣,推动“清廉”的马英九赢得了2008年的台湾选举。马英九深喑台湾台独意识的强大,以至于他的任内主打“全民总统”策略,一再向台独让步。甚至于连清理历史教科书这种阻力不大的事情,也不敢做。
  • 由于大陆祭出的“反分裂国家法”留有操作维持现状的空间,使得马英九获得在台独和反台独力量中间游移的机会。
  • 马任期内另一相对比较成功的策略就是操作“九二共识争吵”。将政治分歧的斗争引向风险等级较低的“支持”与“反对”九二共识上来。从而浑水摸鱼,平安渡过了8年任期。
  • 由于斗争方向转向“九二共识”方面,“反一国反两制”的话题暂时性没有成为主要话题。但是马英九的任期内,台独意识依旧快速成长。“台湾人”的身份意识达到历史高点。因而可以合理地推断马任期内,反一国反两制依旧是台湾的主要政治意识方向,而且较以前有升高。
ID Stances in TW
Changes of ID in Taiwan(资料源: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

2.1.5 蔡英文时代的反一国两制环境

  • 蔡英文自2020年记得台湾的选举,其政治基础在于自李登辉以来的台独意识的成长。
  • 蔡英文时代,是完全失去台独政治空间的时代。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能力,已经能够完全独自地压制来自美国联盟的台独力量。
  • 蔡英文继续进行台独操作,等于牺牲台湾人的整体利益交换她的个人利益。
  • 由于蔡英文个人方面的缺陷,更需要操作台独意识来保护她自己。博士论文案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 鉴于政治实力的基本事实,逐渐多的台湾人逐步去了解政治现实。尽管蔡英文一再地推高台独行动声调,但是在她任内,“尽快独立”与“偏向独立”两组民调都在她的任内逐步下降,反而“永远维持现状”的选项逐步走高。
  • 尽管维持现状的民调走高,并不代表反对一国反对两制的力量下降。“尽快统一”与“偏向统一”的民调一直处于历史低位。二者总和低于8%。即使加上“维持现状再决定”的4.5%,并把“无反应”的5.8%全部计为不反对一国两制的力量。不反对一国两制的民调也只占小于18%。可见目前的台湾反对一国两制的力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Politics Stances in TW
Politics Stances in TW(资料源: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

2.1.6  2024年以后的台湾反一国两制环境

  • 无论2024年赢得台湾选举的力量来自蓝营、绿营、还是白营,台湾反对一国两制的力量不会减弱。
  • 2024年后,台湾的民意生态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 台湾的政客,不会冒“损失自身利益”的风险,做讲解政治实话的那个人。
  • 台湾没有产生政治强人的政治与文化环境,无法产生能逆转政治风向,引导新的政治路径的政治强人
  • 2022年大陆已经严厉地限缩了台湾的政治空间[5],台湾民意更不可能接受这个严厉版本。
  • 大陆不会同没有得到台湾民意授权的人物进行政治谈判,尽管有可能下一任台湾领导人会适度缓解与中央政府的对立。

2.2 不愿意认识政治现实

2.2.1 看不到政治现实的紧迫性

曾经有个政论性的平台出现在华人世界,那就是多维新闻。在它存续期间,有不少文章讨论台湾问题。至少有3篇文章谈到一国两制正在远离台湾,台湾人要站出来争取,而不是反对。而且其中一篇的名字就直接命名为“如何争取到一国两制的可能性,现在是台湾要思考的现实”(参见文首附图1)。

从政治学实操的层面推测,大陆和台湾方面都有人在追踪这个网站的重大动向。甚至干涉其活动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说台湾方面没有看到过这一类文章,是不可信的。

但是一个事实是,直到今天,台湾人对中国大陆在世界权力体系中的实力与权力的增长,完全看不到。台湾人对美国在运转和维持权力体系方面的无力,也完全看不到。台湾人对美国人介入台湾事务依然充满没有依据的全面性期待。

看不清政治走向,看不到政治责任的紧迫性,是让台湾人不会采取和谈行动的最主要原因。

2.2.2 严重缺乏解读大陆政治语言的能力

大部分台湾人或许严重地缺乏对大陆发布的政治语言的理解能力。一部分有能力理解大陆政治语言的人,又不愿意出来作公开解读。这是台湾现实中的一个巨大问题。

早在2019年,就已经有旁观者通过解读大陆的公开文宣,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大陆正在放弃他们长期坚持的一国两制政策。这个旁观者指出一国两制是当时和以后的中长期里最切合台湾政治利益的方案。并认为台湾人要站出来争取,而不是反对它(见文稿题头附图1)。这位作者还试图尽力将他的看法传播到台湾。可惜当时最敢说的台湾名嘴也不敢接下这个话题。在浪费了整整3年的重要时间段后,直到2022年8月10日,台湾最终正式地失去了实质性的一国两制。

在2022年8月10日,这一个极端重要的日子里,中国大陆正式宣布“台湾已经失去事实上的一国两制[1,5]。但是还在民生领域保留有政治优惠与政治空间。比如经济体制,征税,有无特别行政区设置等。但是这一部分,也需要通过谈判来取得。如果没有谈判,这一部分政治空间也是不确定的。

这个重要的公告明明白白地白纸黑字地摆在台面上。时间已经流逝快一年了,至今没有见到台湾人愿意出来解读它。台湾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没有人出来推动对台湾实质有利的进程。即使是了解政治现实的人也都是任由台湾的利益受损。

2.3.3  大陆2022年8月10日公告的白话翻译

大陆2022年8月10日公告[1]的内容可以用白话翻译[5]如下:

(1.叶剑英邓小平作出的政治承诺全部失效。一切要重新谈。

(2.台湾没有外交权;

(3.台湾没有统兵权;

(4.台湾首长和高管必须拥护大陆,并且直接受中央政府监督和管治。

(5.可以谈的民生部分包括,不向台湾征税,保留行政体制,保留经济体制。

(6.依然保留的政治空间不白给,要来谈判才有。

(7.留这个谈判窗口,就是尽民族大义和历史责任。

(8.留下政治谈判的时间不会太长。统一的事情要在现任领导人的任期内结束。

(9.否认维持现状。反对美国介入。美国人要介入,大陆就敢捶死他。

2.3  无法产生逆转政治气氛的政客

2.3.1与一国两制有关的台湾重要政客

  • 蒋经国不是真正政治强人

蒋经国治台时期,不论是不愿阻止台独力量对蒋家的政治清算,还是不能阻止,事实结果就是蒋家没有抵挡住台独力量的政治清算。在蒋经国任内迅速结束了蒋家在台湾的政治历程。

叶九条发表于1981年。邓六条发表于1983年。这两个日期均与蒋经国在台湾的政治地位的稳定有重合。蒋经国最终放弃统一国家的历史机会,无论是出于对台独清算蒋家的失望还是本身对大陆的恐惧,均使他失去重要的历史地位。

  • 李登辉算平庸偏上人才

在所有推动台独进程的参与者中,李登辉是作出重大成绩的人。通过两国论的争吵,成功阻止了由他自己推动的国统纲领的前行,但也阻止了他利用九二共识拓展外交空间的机会。他任上推行的冻省和台湾领导人直选,成为台独意识快速发酵的基础。

但是李登辉既无法有效应用当时的经济力量与外部的政治力量快速推动台独,也无法有效打击赵少康、宋楚瑜等的反对力量。

李登辉时期是台湾历史上最好的追求台独的时期。对比大陆当时的台湾有强大的经济力量,美国联盟事实上正在推行遏制中国大陆的政策。

同时,这一段时间也是很好的追求国家统一的时机。叶九条非常接近于台独力量竭力追求的“邦联体”或“完全自治”的政治空间[5]。如果台湾赶在香港之前谈判一国两制,必定拥有最佳的政治空间和最佳的国家领导人位置。

李登辉是台湾治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有机会在统一与台独两个方向都可以做得更多的政客。但他首鼠两端,使他既无法成为台独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无法成为统一史上的重要人物。

  • 陈水扁精明但不强悍

陈水扁赢得台湾选举既依赖了李登辉的支持,又有赖于他自己的精明。但他从来不是一个敢于使用权力或拥有强大权力的人。

陈水扁算是台独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和典型人物。在他任内既有与大陆开放三 通,加深经济联系;又有一边一国,快速推动台独意识的过程。台独意识的快速发酵就发生于他的任内。与他同年上任的美国亲总统乔治.布什推行比克林顿更为强硬的对中国政策,使陈水扁拥有了更多的操作台独的政治空间。

不管原因为何,最终陈水扁在台独的进程中停止了脚步。即使他算是台独进程中的最大功臣,但他仍然无法安抚台独力量对他的责难。

  • 投机政客马英九

一路数来,台湾治理史上最没有政治追求与政治责任感的政客,就是马英九了。陈水扁培养起来的台独力量,提供给马英九与大陆交易的筹码。“反分裂国家法”提供的维持现状的空间,又提供马英九安抚台独力量的筹码。

在马英九任内借口充当“全民总统”,实质一再浪费国民党在国家权力系统中的实力。不仅连最无阻力的“修正历史课纲”都不去做,而且导致国民党失去党产,使国民党失去继续介入台湾政治搏弈的力量。

以最清廉为标记的马英九卸任后立即被台独力量清算,且无法得到自身党派力量的政治支持。客观地看,马英九不论在执行能力上还是在理想追求上,甚至都比不上一个不成功的政客苏贞昌。

尽管马英九曾有幸地与中央领导人亲晤,但他依然不会在将来的历史上留下记录,因为无论是朝向台独还是朝向统一,马英九都没有做过任何值得历史记载的事件。

  • 真正害台者蔡英文

蔡英文操作台独议题的能力甚至超越陈水扁。这一能力掩盖了她的其它缺陷,包括涉及她的博士论文的话题。

蔡英文任期内,有最多的美国官方人士访问台湾。包括大量的国会两院议员甚至美国权力结构中的第四顺位的人物。

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已经发生实质变化的情况下,逆潮流而动的结果就是越努力越受伤。蔡英文事实上是台湾治理史上最虚弱的领导人。

蔡英文任上,台湾失去“台海中线”;大陆军舰驶入高雄港目视能及水域;中央政府围绕整个台湾岛举行实弹射击演习;台湾正式失去东南空域控制权;美国军官承认歼20与F35在空中相遇并且表现专业;美国军舰甚至航母对中国军舰出让航线和预定演习区域。

以上看起来很严重的事件其实均是表观事件。真正严重地伤害台湾政治利益的最大事件是“台湾失去一国两制”[1,5]。但是客观地看,这一改变将对整个国家的前途带来重大利益,最终会回馈到台湾居民身上。但这一过程难免不伴随着短期甚至中期的痛苦。

将来不管是讨论中国国家统一史还是讨论台湾独立史,互相仇视对立的两派历史学者均会将蔡英文列为历史罪人。

  • 失机者连战

2004年陈水扁通过操作319枪击案,最终以几乎忽略不计的优势战胜连战赢得选举。连战的失败,既是败于“陈水扁妖刀”,更是败于当时台湾民众对统独路线的犹豫。

尽管历史无法假设,但连战身上那种类似于黄维的书生意气,是能在逆风中作出成就的基础。连战的失败的更大的意义是使台湾失去一次最接近一国两制的机会。

  • 典型台湾人王金平

或许有人不同意将王金平视为台湾人的典型。但是如果从统计学原理上去追究,王金平用“散养”和“放任”的方法,将自己培育成为一个短暂历史时期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必然有其必然性。

王金平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两岸的事,就当得是公司合并嘛,双方来追求最大利益就行了嘛。王金平的这个说法代表了大部分台湾人的朴素的哲学观。事实上台湾人不愿意认大陆作老大的一大原因就是基于经济利益。怕吃亏。

同时,台湾人很看重面子,追求做老大。这是台湾人想统一大陆而不愿被大陆统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面,台湾人又是中国人中比较抱团的一群人。他们与浙江人温州人抱团的方式还不完全一样。他们是既想做老大,又容易认老大。跟了老大后,又比较服从一于老大,相对比较忠诚于老大。

从这些角度看,或许王金平与陈水扁,都可以算是典型的台湾人吧。或许可以算是台湾人的两个典型的侧面吧。

2.3.2 无法产生强权政客

台湾完全失去独立的历史机会,始于2001年的911事件。乃至于不论陈水扁还是蔡英文,无论他们多会操作台独议题,也没有宣告台湾独立的机会。反而是越操作越受伤,一步一步地限缩了台湾的政治空间。

没有了台独空间,是不是就表示台湾有机会出现一个谈一国两制的政客?从一般性的政治现实分析出发,可以推测台湾没有这种机会。原因如下。

(1.分权选举体制的特点

分权选举体制的长项与弊端都表现在不会通过和平而平淡的选举产生强势政客。没有强势,就是没有强权。没有强权,就没有做“反政治正确”的事情的机会。就不能逆转政治气候。国内政治分裂是产生强权政客的基础。

“特朗普”有强权的表像,也有强悍的性格,但他实际上不算一个强权。即使如此,他也是通过操弄国内分裂话题发家的。

印度的“莫迪”是通过多年来持续地操作国内分裂话题和行动,才成为强人的。

土耳其的“埃尔居安”也同样是多年来操弄分裂话题崛起的强势人物。

泰国的“他信”也是利用泰国巨大的城乡鸿沟起家的。他的家族靠这个话题一直在泰国政坛起起伏伏。

俄罗斯的“普金”也是经过国内分裂问题生成的强势领导人。

和平状况下的选举是不可能生成强权领导人的。和平选举的领导人的水平,执政水平往往低于平均政治智力水平。背景原因在于权力来源于具有普通政治能力的广泛的投票群体。

(2.台湾目前没有反对派的声音

在台湾,反大陆反一国的言论是自由的,拥护大陆拥护统一的言论是不自由的。大陆人经常在网上看到的支持大陆的言论,在台湾人世界里,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力量。没有分裂话题的空间,就没有操作分裂话题的空间,就没有产生强势领导人的空间。就没有逆转政治气候的空间。

(3.台湾军方不是强大政治力量

台湾军方不仅没有与军事装备相对应的军事能力,更没有政治能力。通过近20年来的观察,台湾军方领导人属于政治弱势方。完全不能抵抗政治领导人对军方的明显的压迫与压制。这是一个基本事实。通过军事政变来同大陆谈一国两制的基础也因此同样不存在。

2.4.坐失时机与再失时机

2.4.1 蒋经国失去统一的最好国内时机

蒋经国治理台湾时期,他拥有决定前进方向的能力。他的底层哲学观是反对台湾独立的。但是他并没有推动统一进程。

台湾的巨大的经济优势,台湾对美国的政治依赖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台独力量对蒋家的政治清算,使蒋经国失去追求政治成就的动力,也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2.4.2 平庸之才前后筹躇

李登辉遇到其它台湾政客极难遇到的历史时机。无论是想推动统一还是想推动台独,换其它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做到比李登辉实际做到的多得多的事情。

李登辉讲过一边一国,通过冻省,直接选举台湾领导人,实质性地筑牢了台独发酵的土壤。在他的实际支持下,台独标杆人物陈水扁获得了台湾的治理权。

同时“国家统一纲领”是在李登辉任期内确定的,九二共识是在李的任期内建立的。

李登辉最终既没有在推动台独的路上做到更多,也失去推动统一的历史功劳。

2.4.3 再无推动统一之人

李登辉之后,无论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都没有出现过追求统一的内心冲动。陈水扁与蔡英文本身的台独背景比较好理解。马英九现象更能反映台湾人内心思想与哲学逻辑。既不愿费力,又想捞取实利。

2.4.4 政治惯性无法急停

大陆中央政府要启动统一行动的信号已经明确无误。

叶其泉多次预测武统的最后日期不晚于2026年4到9月[6]。这个人有相当的政治预测能力。在俄乌战争刚进行2个月就预测战争将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战争至少在2026年以前不会停止。俄罗斯将会在乌克兰境内建立7个左右的地方政府。乌克兰不可避免被分裂[3,4]。

重要的是叶其泉曾在2019年预测台湾将会失去一国两制。这一负面预测在3年后被大陆官方证实。

如果叶其泉对统一台湾的时间线预测有一定可信度,那台湾还有3年左右时间来追求和平谈判。

但是台湾的政治气氛已经筑就了反对一国两制的高墙;无法产生一个强权政客来逆转政治气氛;更没有更多的时间窗口来逆转政治气氛;因此台湾方面继续坐失剩下的和谈机会是合理预期。

基本可以判断,对于大陆现在留下的这个壳一国两制,和这三年的和谈时间窗口,最终也会被台湾人丢掉。

2.4.5 最终落实到军事选项

中国的台湾统一事项,落实到军事途径上的概率接近于1。

三.大陆跨海峡军事行动的特征

一旦大陆中央政府启动跨海峡军事行动,一般地将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不会有明显的政治犹豫

(2. 投入数量为实际需要数量至少4倍以上的兵员;

(3. 重点追求政治目标;

(4. 快速而全面的军事推进过程;

(5. 缓慢而拖沓的政治过程;

(6. 引发缓慢而厚重的美国集团的反应;

(7. 引发为期3年以上的中西全面软对抗;

(8. 在欧洲区,北非区,阿拉伯区投入重大政治步骤。

(9. 不会在台湾比较快地建立一个无军事监管的政治结构。

3.1. 不会有明显的政治犹豫

  • 政治犹豫是常见的。坚强如普金,推出第一阶段特别军事行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犹豫的现实例子。到今天,也不能讲普金就完全摆脱了政治犹豫。
  • 香港基本法23条的条文,是大陆近代的政治犹豫的一个典型例子。诸如伟大如毛,谨慎如林,机敏如邓,也同样难免出现政治犹豫。
  • 对台军事行动计划,是大陆充分筹画了长达14年的系统计划。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了各种各式的备案。
  • 对于这一届大陆领导人,复习他在2012年和2019年的行动过程,可以认为此人有强大而敏锐的统合,整合,团结政治力量的能力;有强大的逆转不利局面的政治能力;善于发现机会,善于从混乱中找到关键点;出手果断毅然,极少出现政治犹豫。

3.2.投入数量为实际需要数量至少4倍以上的兵员;

在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军事问题永远是从属于政治的。在大陆,军事问题一直都是政治结构下的一个层面。因此可以从政治学方向去预测台湾方向的军事问题。

如果设想大陆5万军力完全能击败台湾26万军力的框架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大陆至少也会向台湾岛上派遣出至少20万军事人员甚至再翻倍的或更多的军力。这不是出于军事追求,而是政治目的。

(1.大陆需要向美国的选民显示,军事行动对于大陆,不构成任何阻力。美国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利用台湾岛来启动打击大陆的军事行动的。

(2.大陆需要向欧洲的政客们显示,他们没有任何利用军事过程和军事途径来获利的机会。由于欧洲本身的政治弱势与军事弱势,参与对中国的直接军事行动,会给欧洲带来政治力量彻底解构的风险。

(3. 一旦阻止掉欧洲的冒险心理,日本的战争立场就会逐步软弱。美国的政治与军事偶然性结果的比例就会上升。

3.3.快速而全面的军事推进过程;

这是基于上一点的扩展。大陆一般会采取用8磅大锤砸一个花生米的方式来推进军事进程。不会给美国选民和日本选民留下有机会干涉这一军事行动的错觉。也要让欧洲政客产生政治犹豫。

3.4.重点追求政治目标;

基本可以认为军事行动的结果与过程,不会花费大陆政治领导人的大量精力。追求这个结果不会像台湾人想象的那样会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如何借助军事行动的壳,尽量多地实现政治目标,才应该是大陆中央政府要重点考虑的事。

3.5.缓慢而拖沓的政治过程;

这是上面一点的表象体征。

3.6.引发缓慢而厚重的美国集团的反应;

美国人必须对这一事件作出反应。不反应就是自杀。反应失误,同样还是自杀。美国政府与军方的反应是基于对选民的应答,对盟友的应答,对体系管理需求的应答。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大陆方向的需求的应答。

理论上美国的应答包有两大类,分别为事前反应包和事后反应包。

3.6.1 事前反应包和事后反应包

事前反应包。美国人知道大陆要作这件事,也知道要在那一天做这件事。最切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就是事前与中国人交易。但是这个反应包不切合美国政客的个体利益。因为谁出来做这事谁就死。这是分权选举体制下的结构性缺点。不能做有利于国家长期利益的事。这个反应包所以从实操层面是不存在的。

事后反应包。这个包里有三套工具。一个是绥靖包。一个是全面经济战包。一个是全面军事战包。

3.6.2 绥靖包

绥靖包是个操作难度也比较大的一个包。这个包需要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配合密切,才能达到。它至少需要3个基础前提。

(1.事先向美国选民和欧洲选民显示中国已经准备好核选项,并且这份核力量足够促使美国选民从中美冲突剧本中剔除核选项。甚至也可能剔除全面军事战争的选项。

(2.迅速全面地结束台湾行动的军事进程。显示大陆方面的军事能力没有缺口。

(3.一场小型到中型的接触战,显示美国不能在一场冲突中获胜,同时也不能在这场冲突中失败。这是非常难以操作的一个政治过程(不是狭义的军事过程)。

(4.除非非常偶然的因素促成,让美国政客主动地去选这个包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不排除实操过程中,双方军事行动在民意支持下降级而实现绥靖方案。

(5. 这一方案的时机点难以把握,但理论上与实践中都确实存在。不排除作为全面经济战的一个附加政治行为。

3.6.3 全面经济战

全面经济战,是美国集团主动选择可能性最高的一个方案。

美国方面必须在政治上表现强硬。其任何行为方案必须具有“强硬”这个标签。这个强硬程度必须满足“安抚美国选民”,“安抚欧洲选民”,“安抚欧洲政客”,“恐吓阿拉伯世界”,和“恐吓南美国家与非洲国家”的政治需求。这件事不用急,可以慢慢来,可以慢慢试。边界可以慢慢地双向靠拢。所以经济战,尤其是全面经济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甚至于搭配在全面军事战中。

3.6.4 全面军事战:

  • 全面军事战将是美国会尽全力避免的目标。但是这个过程难以控制。一场中小型冲突的失控,就可能导致热冲突迅速升级。因为中国与美国两国的民众为迎接一场全面战争已经准备很久了。一场中型的冲突,无论任何一方失利,都会迅速的激发民意投入全面战争。政客几乎无力阻止。这也是绥靖方案难以实际操作的重大原因。
  • 中国方面想要尽力避免一场快速的全面战争。因为中国方面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通过一场漫长而持续的全面战争彻底摧毁美国体制。即使如此,中国方面还没有全面摧毁美国体制的政治要求与哲学需求。这是中国与美国发生碰撞后,能坐下来谈的重要基础。
  • 没有做好与美国全面军事冲突的政治与哲学准备,将是中国大陆产生政治犹豫的基础,使中国中央政府成为拉抬冲突级别的被动一方(排除欧洲方向)。
  • 其它游离于中美欧之外的政治力量,是否愿意坐视中美两强来分配世界权力,也是中美双方要适量地考虑的偶然性因素。

3.7. 引发为期3年以上的中西全面软对抗;

这是上一点的外在表象。在日本没有明确地脱离美国集团之前,美式帝国体系不会解体。韩国,日本,欧洲,都是美国集团的核心成员。这些核心成员协调一致地出台争对中国的全面制裁方案,是完全合乎政治运转程序的结果。

3.8. 在欧洲区,北非区,阿拉伯区投入重大政治步骤。

3.8.1 日韩面对中国的政治无力

只要日本人判定中国不会遭受完全失败或者巨大失败,日本人就不会真正地全身心投入中国与美国冲突的剧本中。但他们会装成全身心投入。中国要准备好足够多的表演道具配合日本。因为日本面对中国存在巨大的政治缺陷[7]。面对巨大的政治缺陷,日本是政治无力的一方。中国不需要向日本作任何承诺,就能迫使日本缩手缩脚。日本面对中国,除了(早期暗中)倒向中国,向中国屈服以外,没有其它的解。

韩国人一直在主动寻找国家崛起的机会。但在中美冲突剧本中,他们就算想搞点事情,其实也是最无力的相关方。他们的反应与立场严重地受到其它相关各方的牵扯。韩国只能被动地应付美国,中国,朝鲜,俄罗斯,甚至于日本方面的反应[8]。

中国一定会在欧洲区,北非区,阿拉伯区投入比日本方向更多的政治行动。中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事先告知欧洲,中国具有全面推翻欧洲秩序的能力与想法[9]。而且握有主动权。要达到阻止欧洲加入中美冲突的目标,至少要达到使欧洲政客产生政治犹豫的目的,从而使欧洲诸强不能产生合力。

3.8.2 阻止欧洲快速地加入中美可能的冲突,是中国紧要的政治事务。

如果持续地注意欧洲近二十年来对中国的外交应答,可以认为欧洲不单单有被动地卷入中美冲突的想法。基本可以判定欧洲具有原生性的对中国的敌意。欧洲不仅仅是会被动地加入中美冲突,而且他们有着主动地寻找彻底打败中国的时机的内生性需求[9]。

日本与韩国在中美冲突的早期阶段,是毫无疑问的参与方。因此中国在制定计划和方案时,不会对日本与韩国产生选择困难与政治犹豫。

欧洲诸强,则是中国的最大变量是导致中国出现政治偶然性的重要因子。与日韩不同的是,欧洲诸强比日韩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他们比日韩有更强的内生性的打击中国的冲动。这个主动性决定他们会时刻关注介入时机。

欧洲方面处于中国陆权覆盖之外。这是他们拥有选择主动性的另一个主要的基础。

这决定了中国不应该也不能对欧洲方向产生政治犹豫。必须事先进行强硬布置,直接对欧洲产生事前威慑。

欧洲面对中国也有其致命的缺陷。这是中国可以克制欧洲的基础

如果说中国中央政府有可能在某一方向上产生政治犹豫,最大的的可能性就是发生在欧洲方向。

近年来的政治学方向研究的信息显示,中国的政治学专业人员在针对欧洲方向上的研究有重大的分歧。但这一犹豫可能带来重大牵涉。如果欧洲,日本,与美国迅速地在早期同步地集体行动,会给中方带来巨大政治损失—虽然不可能逆转台海军事行动的结局,但会在后续的经济反应阶段带来重大影响,也会推高全面军事战的机会。而且会在全面军事战争的初期给中方带巨大压力。

但是欧洲的介入将会给欧洲带来巨大的政治代价与政治风险。中方可以在事先全面展示这一能力和中国的强硬态度。在对欧洲方向,绥靖对中国是高风险的,其风险甚至远远超出于对日本与韩国方向。[9]

3.9. 台湾不会比较快地建立一个无军事监管的政治结构。

这点从政治上能否成真,这取决于各方的政治衡量。但是从其它已有的论述可以看到有人担心身份异化对国民融合与国家分离会带有重大而长远的政治影响[4]。这种担忧如果被纳入政治考虑,那么比较快地脱离军事监管就是不现实的目标。

基于普遍的规律推测,10年到30年的军事管治是普通的政治选择。

小结

2022年8月10日中国中央政府发布白皮书,正式宣布台湾失去“实质一国两制”。同时大陆在民生领域的和平谈判谈留下了3年左右的时间窗口。签于台湾与大陆双方都没有追求和谈的积极性,统一台湾的路径极大可能落在军事途径上。大陆可能在2026年4月到9月的任何一天发起跨海峡军事统一行动。这一军事行动将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政治犹豫;2投入超常规数量的兵员;3重点追求政治目的;4快速而全面的军事推进过程;5缓慢而拖沓的政治过程;6引发美国集团的全面性反应;7引发为期3年以上的中西全面软对抗;8事先在欧洲区,北非区,阿拉伯区投入重大政治步骤;9台湾不会迅速地建立起无军事监管的政治结构。

 

参考文献

  1.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8/10/content_5704839.htm
  2. 叶其泉。俄乌战争中的理论性的三条停火线。 2023. https://pppnet.at/three-possible-ceasefire-lines-in-russia-ukraine-war/
  3. 叶其泉。谁的战争?俄乌战争中的赢家与输家。 2023. https://pppnet.at/players-winning-or-losing-from-russia-ukraine-war-2/
  4. 叶其泉. 中国武统计划(9.2): 台湾之宿命–陆台共拒一国两制的成因与后果. PPPNET.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9-2-taiwans-destiny-cn/
  5.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9):台湾之宿命(1:一国两制台湾版本演进史)。 2023. https://pppnet.at/chinas-unifying-plan9-taiwans-destiny-01/
  6. 叶其泉. 中国武统计划(1): 成型于2012,实践于2026(一). PPPNET.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1-shaped-by-2012-works-in-2026-1cn/
  7.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7):日本之纠结。 2023. https://pppnet.at/chinas-unifying-plan7-japans-struggle/
  8.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8):韩国难为之路。 2023. https://pppnet.at/chinas-unifying-plan8-s-koreas-thorn-path/
  9.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6):欧洲之异数。 2023. https://pppnet.at/chinas-unifying-plan6-confidence-interval-over-europe/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