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未完毕之研究提纲)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Preview Date |
Mar. 29, 2023 |
Updated Date |
Sep. 10, 2023 |
|
摘要:
歐洲必然受到2026年的亞洲戰爭的嚴重影響。無論是介入或逃避這場戰爭,對歐洲都是兩難選擇。作為美國的殖民地和美國主導的帝國秩序的領導集團,逃避這場戰爭對歐洲是極其艱難的過程。既不能安撫歐洲各國民意。更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國在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的快速權力擴張。如果歐洲介入這場戰爭,必然遭受中國的反噬。直接導致歐洲“邊界遊動”的進程正式且完全地重啟。從而激發久遠而深刻的歐洲混亂和歐洲地緣政治力量重構。歐洲應該正確認識現存的殖民地狀況,並開始在心理上和思想上為擺脫殖民地屬性作準備。並從更高更遠的角度來看待2026年發生的亞洲戰爭。
關鍵詞:
2026戰爭,亞洲戰爭,2022戰爭,歐洲戰爭,國境線,遊動,北約,集體防衛條約
一:2022戰爭對歐洲的影響
1.1 一場削弱歐洲的戰爭
1.1.1 削弱歐洲
2022年2月啟動的戰爭進程,事實上是一場削弱歐洲的戰爭。它的主要的結果就是建立起一條堅固的“烏克蘭壕溝”【1】。這條壕溝的作用就是將歐洲分為“歐洲”和“俄羅斯”兩大部分。這一壕溝不僅僅只是割斷了雙方的經濟支持與政治支持,而且推動雙方進入“敵對-消耗-更敵對-更多消耗”的惡性循環之中。
1.1.2 多重削弱作用
(1. 歐洲與俄羅斯失去“和解與合作”的重要歷史機遇;
(2. 失去歐元結算中俄油氣交易的歷史機會;
(3. 升高歐洲與俄羅斯雙方的經濟運行成本;
(4. 歐洲核心區出現長期性的混亂局面
(5. 剝奪俄羅斯人的“歐洲人”身份,對歐洲的安全與穩定種下核地雷。
1.2 重新啟動歐洲邊界遊動進程
1.2.1 揭開歐洲邊界遊動史的記憶傷口;
1.2.2 迫使俄羅斯尋求安全邊界。地緣政治邊界和心理安全邊界;
1.2.3 眾多國家已經完成心理與政治準備,準備加入新的邊界遊動進程;
1.2.4 中國可能會推動,加速,或者加劇這一過程。
1.3 徹底改變中國對歐洲的政治策略
1.3.1 歐洲全面具備了“殖民地”特征;
1.3.2 具備殖民地屬性的歐洲,將會成為(或者實際已經成為)中國的巨大負荷,而非中國期望的“減壓閥”;
1.3.3 盡管歐洲有擺脫美國控制的沖動甚至實際努力,但是不能更改歐洲事實上是現在帝國體制的權力集團的這一政治事實。歐洲與中國實際上處於“秩序維護者”和“秩序反對者”的不同陣營;
1.3.4 引發歐洲混亂或權力解構過程,是阻止歐洲介入亞洲戰場的重要環節;
1.3.5 削弱歐洲,是削弱美國聯盟的持續(長期)戰爭能力的重要步驟;
二:2026亞洲戰爭對歐洲的影響
2.1. 推動與加劇歐洲的邊界遊動進程
如果說2022年的歐洲戰爭重新啟動了歐洲邊界遊動的歷史進程,那麽2026年的亞洲戰爭則將這一歷史進程正式地完全地打開。
- 只要美國聯盟沒有成功地啟動的“事前和談方案”,中國的軍事行動就無法被模糊為“合法行為”。那麽作為現有帝國秩序的領導集團,就必須與美國步調一致地對中國進行全面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幹預。這是維護現有權力秩序的底層邏輯和必然要求。
- 經歷2022年的歐洲戰爭之後,歐洲現實性地與美國密切捆綁(帝國-殖民地化)。全面幹涉中國的政治、經濟、與軍事擴張步伐,是歐洲合乎邏輯的反應。歐洲國家虛弱的反抗美國控制的努力不足以改變這一政治事實。
- 作為帝國秩序的權力組成部分,歐洲也是美國聯盟進行長期戰爭和消耗性戰爭的重要經濟基礎。
- 要削弱美國聯盟的長期戰爭能力,中國對歐洲進行反應是基本邏輯。推動、擴大、加劇歐洲核心區的混亂,是阻止歐洲介入亞洲戰爭或者削弱其戰爭能力的必備途徑。
- 歐洲區,北非區,中東區的多個國家,已經完成了介入政治大動蕩的心理準備甚至政治準備。它們將放大歐洲區的混亂。
2.2 使北約的整體防禦效應(承諾)被撕開缺口。
(1. 北約是目前最強大的軍事同盟,有最強大的軍事威懾能力。
這一特征是眾多歐洲小國追求北約軍事保護的邏輯基礎。也是美國聯盟獲取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的基礎。
(2. 北約濫用其巨大能量,導致俄羅斯從物理上和心理上尋求國家的安全邊界。
歐洲人沒有正確地認識到俄羅斯的能力。俄羅斯實際已經具備“不會被擊倒”的綜合能力。而且它也具有另外一個能力。就是在50年,或者100年,或者200年的歷史長度上,將國家安全的物理邊界推進到第聶伯河東岸的能力。烏克蘭面臨著重塑與俄羅斯的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的長期壓力。歐洲也必須重新全面評估與俄羅斯相處的長遠路線。
(3. 一旦歐洲介入亞洲戰爭,中國與俄羅斯一定利用各種覆雜而且精妙的手段,打破北約的集體防守協議的全覆蓋能力。從而撕開北約的防守缺口。尤其經波羅的海三國為突破點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方向。北約的內部混亂更提高了這一變數的概率。
2.3 歐洲陷入介入與放任亞洲戰爭的兩難
(1. 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空前強大。
透過2022年歐洲戰爭的表現,可以看到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空前強大。
把眾多歐洲政治家和政治專業人員一概視為政治白癡,絕對不合乎統計學原理。但是歐洲不單單是普通民眾,而且是各國政治家與國家領導人均一致性積極投入“俄烏戰爭”。積極地投入一場削弱與分裂自身的戰爭,這絕對不合乎政治學與哲學的基本邏輯,也不合乎歷史進程的基本規律。這一疑問最終只能按“歐洲就是美國的事實上和實質性的殖民地”這一理由來解釋。
(2. 放任中國的困難
放任中國在地緣政治與經濟體系中擴張權力,也難以安撫歐洲各國的國內民意。同時也難以保護歐洲的經濟決策權力。作為殖民地的歐洲,逃避美國領導的亞洲戰爭,也是極其困難的選項。
(3. 介入亞洲戰爭的困難
介入亞洲戰爭,極易引發歐洲的全面混亂與秩序解構。歐洲整體現在沒有全面抵抗俄羅斯與中國聯盟的能力。因為這一聯盟可能包含眾多的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既有熱點和潛在熱點的反秩序力量,甚至歐洲內部的反秩序力量。
如果歐洲參與美國領導的對中國的軍事行動,中國反噬歐洲是必然的結果。一旦中國和俄羅斯同時在烏克蘭戰場、歐洲核心區、巴以爭端、北非熱點、敘利亞,伊朗,土耳其等方向全面介入,歐洲的長期混亂就難以平息。俄羅斯(或新俄羅斯聯盟),伊朗(或伊朗-沙特為主的聯盟),土耳其(或土耳其集團聯盟),和新德意志聯盟的壯大就將成為歐洲面臨的新的地緣政治難題。甚至這一變化將會重新定義歐洲的政治權力結構。
2.4 美國的反應影響局勢的覆雜程度
不論從任何角度解釋中國的統一行動,其客觀存在的後果就是沖擊現有的帝國權力秩序。但是對權力秩序的沖擊效應卻與美國的反應模式密切相關。美國的反應強度大,其沖擊效應就大;美國的反應強度弱,其沖擊效果就相應弱小。
2.4.1 吸收型防禦方案:
吸收型防禦方案包括“事前和談方案”或者“事後和談方案”。其出發點就是模糊、忽視、甚至否認中國統一行動的反體制特征。承認或者出讓部分政治與經濟權力以減少(甚至否認)中國行動對帝國秩序的沖擊振蕩。這一類方案的主要阻力來自西方聯盟的國內民意,除非突然出現超級政治人物,這一類方案只在理論上存在。但是這一方案將為事後的靖綏軍事方案提供行動基礎。
2.4.2共處型防禦方案:
共處型防禦方案主要是通過“靖綏軍事方案”,將軍事沖突級別限制於低級別,同時通過低級別軍事沖突引導美國與歐洲的國內民意。讓民意最終承認無法通過軍事途徑戰勝中國。然後進行全面談判取得共處的機制。
2.4.3進攻型防禦方案
進攻型防禦方案就是一組主要通過軍事幹涉來達到政治目的的處理方案。由於中國與美國這兩個超級國家的各種特征,決定了全面性的軍事沖突將主要通過摧毀或削弱對方的持續性戰爭能力為主線來進行。這決定了戰場一定通過某些途徑或方式擴展、漫延、深入到歐洲核心區域,中東,北非,澳洲,甚至南美。
2.4.4 分裂型防禦方案
或許並不存在這一組行動方案。或許這只是進攻型方案或共處型方案的演進結果。他的特征是中國集團與美國集團既不能擊敗對方,又不願意互相妥協。或者是他們雙方害怕互相妥協的結果。其結果就是將世界經濟體系分裂成兩個平行體系。一個體系以美國,北美,歐洲核心區為主框架的西方體系。一個體系以中國,日本,俄羅斯為主框架的東方體系。其它國家遊移於兩個集團之間。但這一方案將會帶來一個持續的混亂局面。政治混亂與經濟混亂並存,以致於這一方案不會持久。
三: 歐洲的風險,路徑,與價值
3.1 歐洲的風險:
由於2022年歐洲戰爭的爆發,歐洲實際上已經開始進行一個混亂的歷史階段。歐洲不僅僅在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上遭到嚴重削弱,更重大的風險在於歐洲面臨重啟“邊界遊動”的進程。
2026年的亞洲戰爭,將會施加更加重要的影響於歐洲地區。
尚處於蘊釀階段的歐洲“邊界遊動”進程被正式啟動;
北約的集體防護機制被撕開缺口;
制定經濟規則的權力大幅度削弱;
啟動概念戰爭的能力大幅度削弱;
既有權力結構被解構。新的地緣強國出現,地緣政治力量發生重組或重新整合;
3.2 歐洲的價值
(1. 經濟力量依然是歐洲價值的主體和基礎。
人口,市場容量,既有財富,工業制造能力,科技技術水平;在這些方面,歐洲依然領先於世界平均水平。這一能力保證了歐洲在既有的或者新經濟體系中,保持著強大影響力。不論是一個統一的經濟體系或者兩個平行的經濟體系,均不可忽略歐洲的經濟能力與經濟價值。
(2. 文化價值。
歐洲的民眾受教育程度始終處於世界前列。這一特征保證了歐洲人在文化領域的發言權。歐洲依然能夠在一個混亂的時代中保持文化影響能力。
(3. 探討世界新哲學方案的主要力量
歐洲從有確實記載的歷史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是戰爭與混亂的熱點。這種歷史狀況促使很多歐洲人投身於哲學思考中。其結果就是世界上的主要的哲學流派,哲學路徑,和哲學的研究方法都主要地來自歐洲。但遺憾的是歐洲至今沒有形成一個有主導力量的哲學史觀。
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形成與實踐,是歐洲人對世界的貢獻。
社會主義的理論推導來源於歐洲。社會主義社會結構的探索和試驗,也在歐洲擁有最多樣化的試驗標本。同時歐洲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結構與社會主義社會結構互相融合處理得相對成功的地區。同時歐洲存在多種多樣的社會管理模式,為世界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經驗。
目前整個世界事實上處於管理不善的境況。美國為主導的帝國秩序運轉不良。歐洲處於各種爭吵和爭奪的中心。如果有新的哲學理論與哲學路徑被創造出來,它們出現在歐洲的機率相當的大。
3.3 歐洲價值的體現途徑
(1. 擺脫殖民地狀態是歐洲的緊急任務
不管是主動原因還是被動原因,歐洲各國積極地加入一場削弱自身的戰爭,從任何角度看,歐洲都具備了殖民地的全部或主要的屬性。歐洲要體現自己的政治力量、經濟力量、或地緣戰略力量,其前提條件是自身擁有獨立地作出重大決定的權力。
歐洲現在的反美嘗試的力量是極其虛弱的,其根本原因在於民眾還沒有產生廣泛的反殖民意識。培養民眾廣泛的反殖民意識的前提是讓民眾認識到並承認歐洲的殖民地屬性。
歐洲現存的活躍政客,在成長過程中事實上已經成為維護美國殖民體制的工具。期盼他們成為反殖民的核心,是一種過高的政治期望。這一重大歷史責任,應該期待由一位沒有政治身份的哲學人士來完成。
(2. 亞洲戰爭既是重大風險亦可能是重大機遇
中國人用一個詞來表達關鍵時刻,這詞就是危機。這個詞寓意成功的機會蘊於危險之中,或者是危險往往與機會共存。
亞洲戰爭何嘗不是歐洲的一個重大機會。一方面歐洲政客們要重視介入亞洲戰爭帶來的巨大風險,另一方面要作好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在抓住任何可能出現的重大政治機遇。
(3. 正確看待歐洲權力解構過程
如果歐洲真正在陷入全面混亂以及後續的權力結構解構與重組,從國家個體看,必然有部分國家利益受損,另一些國家從中獲益。但是歐洲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和人文哲學基礎仍在。這些基礎構成的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仍在。毛澤東講“不破不立”。意即重生重建發生在重大損失之後或舊結構破壞之後。這一個哲學道理指明歐洲即使發生重大重組,其在世界權力體系中的比重不會發生重大削弱。
(4.歐洲地緣力量重組難以回避
從歷史角度看,歐洲要真正地發揮出它的政治軍事與歷史力量,要在人類進步過程中最大化地作出貢獻,重組歐洲力量的歷史進程是難以回避的。回避這一話題,甚至用法律法規或道德機制來阻止這一歷史進程,不見得有正面的歷史效果。
小結:
歐洲必然受到2026年的亞洲戰爭的嚴重影響。無論是介入或逃避這場戰爭,對歐洲都是兩難選擇。作為美國的殖民地和美帝國秩序的領導集團,逃避這場戰爭對歐洲是極其艱難的過程。也不能安撫歐洲各國民意。更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國在政治領域和經濟領域的快速權力擴張。如果歐洲介入這場戰爭,必然遭受中國的反噬,正式而且完全地重啟歐洲“邊界遊動”的進程。激發久遠而深刻的歐洲混亂和歐洲地緣政治力量改變。歐洲應該正確認識現存的殖民地狀況,並開始在心理上和思想上為擺脫殖民地屬性作準備。並從更高更遠的角度來看待2026年發生的亞洲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