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纲)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Preview Date |
Mar. 29, 2023 |
Updated Date |
Sep. 9, 2023 |
|
摘要:
针对中国在2026年发起的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美国及联盟国具有多套反应方案。这些方案的目标均出于减少政治损失,阻止中国进一步扩大政治收益。但是政客的认识与民意之间总有差距。民意的阻力是阻止“事前和谈方案”的主因。国内法阻力,国际法阻力,以及对终点的不可控性,又阻止了“事前阻遏方案”的实行。事后反应方案中,全面性的政治制裁和经济制裁组成了美国联盟的反应方案的基础。但是缺乏军事反应的任何方案均不能有效地稳定国内形势,也无法有效地维护现有帝国秩序的权威,更不能有效阻止中国的地缘收益的快速扩展。但是军事方案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控制军事冲突的等级,以及避免给任何一方带来重大的军事损失,是双方政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方面的优势在于有选择开战时机和战场范围的政治优势。美国联盟难以登陆中国的陆地,也保证了中国不致遭受全面军事失败。美国的优势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与政治的全面优势。中国没有能力在国家层面给予美国重大的打击。即使美国军事力量退回美洲,也不会招致美国的政治与经济实力受到明显削弱。诸多因素使美国有主动地升级军事响应级别的心理优势,甚至将核装置应用于实际冲突之中。为阻遏核战争的发生,除了双方政客有充分理智的政治认识外,从实质上调动双方国民的反核认识可能更为重要。
关键词:
战争,跨台湾海峡,统一,中美冲突,反应,方案,等级,假设
基于中国在2026年的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美国联盟发起一系列的反应行动。这些反应行动可能激发中美的全面整体战争。中国(联盟)与美国联盟的全面整体战争可能存在3个不同的版本。这三个版本在细节方面存在差别。但基本的主体结构和基本的演进路径非常接近。以下的讨论均尽量略去三个版本的差别。主要聚焦于主体路径。
一:三个不同版本。
- 由于美国联盟的靖绥军事方案失控,升级成为双方的全面整体战争;
- 美国集团事先主动地计划好的全面整体战争方案;
- 对中国的窒息性经济战争激发中国主动性的全面整体战争;
二:全新的战争特征和基调。
全新历史特征
如果这一次中美全面整体战争爆发,将具有一个特征。这一特征是在有完整记录的3000年战争史中第一次出现。就是以削弱或消灭对方的持续战争能力为主导代替了既往战争中主要聚焦于消灭敌方的军事力量。
从中国古代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战争记录以来,直到一战二战,甚至二战之后的主要战争,消灭或削弱对方的战争能力,都聚焦于消灭、歼灭、击溃对方的军事能力。一方军事上的完全失败就代表这一方失去军事与政治能力。
这一次即将到来的战争也同样不同缺乏军事打击过程。而且军事打击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多样,更为残酷,也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结果。来自太空的打击;严重依赖于太空能力的军事行为;超视距作战;陆权战争能力压制海权战争能力;政治操纵全面介入军事过程;核装置的真正使用或者用于临战状态的相互威慑;这一系列的军事新形态和新特征,都将会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强烈的印记。
但是所有以上这些军事标记,都不会是这一场战争的根本特征。这场战场的根本特征在于在
第一次新特征战争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聚焦于持续战争能力的全面战争。消灭战场军事能力和杀伤武装人员的重要性退居这场战争的第二位。
三:战争的响应级别与升级过程
3.1 一级响应:骚扰战
骚扰战,可以出现在靖绥方案与整体战方案中,成为两个方案的共同部分。
为配合全面政治制裁与全面经济制裁行动,在宣传战的同时,美国和各个盟国发起针对中国的全方位、多点骚扰行动。特点为亚军事冲突级别的武装对峙。
在这一行动阶段,西欧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强大资产。缅甸、泰国、印度、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地,中韩海洋分界线附近,钓鱼岛附近,黄岩岛附近,都有可能出现混乱热点以增加对中国的政治与军事压力。
中国将诱导或支持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政治主张。作为对美国集团的政治骚扰的对等回应。
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美国在这一阶段的缠斗中对中国具有压倒性优势。中国将尽力避免长期陷入不利局面之中。
3.2 二级响应:半接触战或低级别代理人战争。
不论是中国首先升级反应级别还是美国的亚洲代理人率先升级反应级别,小规模实战冲突将会在这一阶段发生。
这一阶段,印度、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缅甸都可能成为美国的重要资产。
中国肯定会在欧洲引发冲突热点和混乱。扩大俄乌战争的混乱,激活或升级巴以冲突。利用北非和远东的既有热点和潜在热点,也将成为中国的政治选择与军事选项。
这一级的军事冲突,严格讲还是政治战争的附带效应,不具备独立完整的军事冲突特征,但它是实际军事冲突发生的必备阶段和准备阶段。
3.3 第三级响应:低强度热战。
经过半接触战或低强度代理人战争的过渡与试探程序,低强度热战将是必然后续发生的过程。
3.3.1 低强度热战的等级特征:
低强度热战出现典型的战斗特征,出现严重的兵员伤亡和军事财产损失。没有任何一方遭受重大战争损失。也没有针对国民经济基础的大规模打击。
3.3.2主导成员
在小规模低强度热战中,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缅甸都可能是美国的正面资产。
3.3.3 韩国退出战争程序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韩国将在经历一场或多场次的低强度热战后退出实战状态。不管中国集团或美国集团处于战争的何种状态下,韩国都将是美国联盟中第一个退出战场的国家。韩国退出战场标志着美国政治力量在韩国的严重退缩。美国的这一政治与军事退缩难以在战争后恢复。
3.3.4 印度与缅甸
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将会始终处于敌对但平静的状态。印度只会轻度的介入低强度热战这一阶段或始终不会进入这一阶段。
缅甸与印度的总体态势相似,但波动性比印度大一些。或者从不加入美国联盟;或者在美国联盟中比印度更加活跃。
3.3.5 中国
美国联盟国家在公海上监测与检查进出中国港口的货轮的频率大幅度增加。中国的经济活动已受到严重抑制。中国公开性地和广泛性地介入欧洲、中东、北非、远东的各个政治热点。
3.3.6欧洲
欧洲地区多个热点必然会出现混乱。北非和中东的混乱加重加剧。欧洲边界移动史面临被重新激活,或者加速,或者加剧。
3.4 第四级响应:中等强度战争。
3.4.1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驻军移驻别地
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驻军移驻别地,是美国准备中等强度战争的特征性指标。美国驻军甚至日本的主力舰队向菲律宾,关岛,或印度洋岛屿移动,可以被视为美国准备全面整体战争的特征指标。而且也是中国集团和美国集团正在准备中等强度战争和高强度战争的典型特征指标。
3.4.2中国没有主动击败美国的军事计划。
在中国启动它的统一台湾的计划时,并不会有主动与美国作战的计划。作为对美国联盟的军事反应的再反应计划,中国也没有主动击败美国的计划。中国也不会阻止美国和日本的军力向菲律宾或其它地区移动的行动过程。
3.4.3韩国退出战争的根源不在中国。
韩国没有能力参与中等强度的战争,也无法将海军力量移动到菲律宾。退出中等强度战争的根源在于韩国没有承受一场中等强度战争的政治能力。韩国可能会在海军力量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就宣布中立,并去功能美国在韩国的军事设施。
3.4.4 日本的去美国化进程启动。
不管是主动移动的结果,还是被中国打击的被动结果,一旦中国集团与美国集团开启中等强度的战争,日本的去美国驻军化都是必然结果。这一结果也同时启动了日本的去美国化的政治进程。
3.4.5 中国主动介入欧洲、北非、中东的复杂行动。
更复杂更深入的中俄,中伊,中土,中阿,中叙,中埃合作过程都可能在这一阶段被启动。
3.5 第五级响应:重大战争。
3.5.1 日本退出战场的风险
不论中等强度的战争对中国的损伤程度有多大,它都将是一个历史扳机。它启动了美国军事影响与政治影响在日本的退缩过程。一旦确信美国不能在重大战争行动中阻止中国的地缘政治扩张,日本退出战场程序就是必然的结局。
3.5.2 美国维持在东北亚存在的机会
中止美国在东北亚的退缩的机会依赖于美国在重大战争中击败中国,并有效地中止中国的政治扩张与地缘扩张。这种机会难以预告控制,难以预先预测,并极易受偶然因素左右。
3.5.3 欧洲不能全力投入在亚洲的战争
俄乌战争事实上已经重新启动了欧洲国家的边界游动史。很多国家已经完成了加入动荡史的心理准备甚至政治准备。一旦中国与美国开始筹备重大战争,欧洲国家的边界动荡过程就会加速与加剧。启动与加速欧洲的权力解构过程是中国阻止欧洲加入亚洲战场的必备措施。
3.5.4 很难看到美国在重大战争中获胜的机会
中国没有维持权力体系的压力,因此没有追求全面胜利的压力。这一事实给了中国选择战场的政治主动权。在中国选择的战场范围内,美国没有登陆中国陆地的机会。这使美国失去完全击败中国的机会。一旦中国与美国进入消耗战争进程,美国的帝国秩序的解构过程就已经事实上启动。
3.5.5 美国不会遭受国家层面的失败
即使发生重大战争,美国也不会遭受国家层面的战争失败。中国没有在国家层面击败美国的实力,而且也没有在国家层面击败美国的决心。但美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维护帝国秩序的压力。
3.5.6 美国在重大战争中击败中国的机会。
美国并非没有在全面整体战争中击败中国的机会。那就是将核装置应用于战争。
3.6 核战争选项
不能排除中美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
核装置的应用是中国与美国集团战争升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选项。
3.6.1 美国维护帝国秩序的选项
表1:美国方案与结果预测 |
|||||
维持对台影响力 |
维护欧洲秩序 |
中美东北亚合作 |
维持在韩国的存在 |
维持在日本的存在 |
|
事前和谈方案 |
N |
✔ |
✔ |
✔ |
✔ |
靖绥军事方案 |
N |
✔ |
? |
? |
✔ |
低强度热战 |
N |
? |
? |
? |
✔ |
中强度热战 |
N |
? |
N |
N |
?/ N |
重大战争 |
N |
? |
N |
N |
?/ N |
核战 |
? |
? |
N |
? |
? |
3.6.2 在常规军事冲突中,美国面临重大风险
从表1从可以直观比较美国面临的风险。一旦中美之间的冲突与反应超出“事前和谈方案”与“靖绥军事方案”的范围,美国就将面临韩国与日本退出军事同盟的风险。而扭转这一系列风险的可能性,只存在于核战选项之中。
如果美国有强大的愿意要保持现存的帝国秩序,核战选项是一个现实压力选项。
3.6.3 美国有主动升级战争级别的心理优势
美国是现在帝国秩序的核心,在全球布置和全球盟友方面有远远超出中国(集团)的实力。在超出中国中程导弹射程以外的全球区域,美国有强大的军事与政治优势。中国不可能造成美国在国家级别上的军事失利。即使美国遭受一场重大的军事失利甚至帝国秩序发生解构时,美国军事力量退缩回美洲,也足以保持美国的实际国家力量不会遭受重大削弱。现有的帝国军事秩序的解构并不必然代表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严重受损。诸多因素决定了美国事实上并不惧怕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发生军事失利。这些也使得美国保持有主动升级战争级别的心理优势。
3.6.4 阻遏核选项的因素
(1. 技巧性阻遏
中国与美国双方的政客,必须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保持对战争过程的完整控制,必须保证前线指挥员的政治能力与军事能力相协调。同时中国与美国双方都必须避免给对方施加重大的军事打击。比如不要击沉任何一方的航空母舰,不要在一次战役中给对方造成超过5000人以上的伤亡。
(2. 实质性阻遏
中国必须在启动对台军事行动之前,实质性地泄露或披露它的核弹头超过3500枚。以使美国联盟国家从民意上阻止核选项。
小结
针对中国在2026年发起的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美国及联盟国具有多套反应方案。这些方案的目标均出于减少政治损失,阻止中国进一步扩大政治收益。但是政客的认识与民意之间总有差距。民意的阻力是阻止“事前和谈方案”的主因。国内法阻力,国际法阻力,以及对终点的不可控性,又阻止了“事前阻遏方案”的实行。事后反应方案中,全面性的政治制裁和经济制裁组成了美国联盟的反应方案的基础。但是缺乏军事反应的任何方案均不能有效地稳定国内形势,也无法有效地维护现有帝国秩序的权威,更不能有效阻止中国的地缘收益的快速扩展。但是军事方案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控制军事冲突的等级,以及避免给任何一方带来重大的军事损失,是双方政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方面的优势在于有选择开战时机和战场范围的政治优势。美国联盟难以登陆中国的陆地,也保证了中国不致遭受全面军事失败。美国的优势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与政治的全面优势。中国没有能力在国家层面给予美国重大的打击。这些使美国有主动地升级军事响应级别的心理优势,甚至将核装置应用于实际冲突之中。为阻遏核战争的发生,除了双方政客有充分理智的政治认识外,从实质上调动双方国民的反核认识可能更为重要。
1 thought on “中国武统计划(5):中美全面整体战争剧本假设”
Pingback: 联盟战争强度评估系统:中美在东亚周边的全面战争结局推测 - PPP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