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統方案(5):中美全面整體戰爭劇本假設

(研究提纲)

Preview Date

Mar. 29, 2023

Updated Date

Sep. 9, 2023

 

摘要:

針對中國在2026年發起的跨台灣海峽軍事行動,美國及聯盟國具有多套反應方案。這些方案的目標均出於減少政治損失,阻止中國進一步擴大政治收益。但是政客的認識與民意之間總有差距。民意的阻力是阻止“事前和談方案”的主因。國內法阻力,國際法阻力,以及對終點的不可控性,又阻止了“事前阻遏方案”的實行。事後反應方案中,全面性的政治制裁和經濟制裁組成了美國聯盟的反應方案的基礎。但是缺乏軍事反應的任何方案均不能有效地穩定國內形勢,也無法有效地維護現有帝國秩序的權威,更不能有效阻止中國的地緣收益的快速擴展。但是軍事方案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控制軍事沖突的等級,以及避免給任何一方帶來重大的軍事損失,是雙方政客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方面的優勢在於有選擇開戰時機和戰場範圍的政治優勢。美國聯盟難以登陸中國的陸地,也保證了中國不致遭受全面軍事失敗。美國的優勢在於全球範圍內的軍事與政治的全面優勢。中國沒有能力在國家層面給予美國重大的打擊。即使美國軍事力量退回美洲,也不會招致美國的政治與經濟實力受到明顯削弱。諸多因素使美國有主動地升級軍事響應級別的心理優勢,甚至將核裝置應用於實際沖突之中。為阻遏核戰爭的發生,除了雙方政客有充分理智的政治認識外,從實質上調動雙方國民的反核認識可能更為重要。

關鍵詞:

戰爭,跨台灣海峽,統一,中美沖突,響應,等級,方案,假設

 

基於中國在2026年的跨台灣海峽軍事行動,美國聯盟發起一系列的反應行動。這些反應行動可能激發中美的全面整體戰爭。中國(聯盟)與美國聯盟的全面整體戰爭可能存在3個不同的版本。這三個版本在細節方面存在差別。但基本的主體結構和基本的演進路徑非常接近。以下的討論均盡量略去三個版本的差別。主要聚焦於主體路徑。

一:三個不同版本。

  • 由於美國聯盟的靖綏軍事方案失控,升級成為雙方的全面整體戰爭;
  • 美國集團事先主動地計劃好的全面整體戰爭方案;
  •  對中國的窒息性經濟戰爭激發中國主動性的全面整體戰爭;

二:全新的戰爭特征和基調。

全新歷史特征

如果这一次中美全面整体战争爆发,将具有一个特征。这一特征是在有完整记录的3000年战争史中第一次出现。就是以削弱或消灭对方的持续战争能力为主导代替了既往战争中主要聚焦于消灭敌方的军事力量。

从中国古代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战争记录以来,直到一战二战,甚至二战之后的主要战争,消灭或削弱对方的战争能力,都聚焦于消灭、歼灭、击溃对方的军事能力。一方军事上的完全失败就代表这一方失去军事与政治能力。

这一次即将到来的战争也同样不同缺乏军事打击过程。而且军事打击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多样,更为残酷,也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员伤亡结果。来自太空的打击;严重依赖于太空能力的军事行为;超视距作战;陆权战争能力压制海权战争能力;政治操纵全面介入军事过程;核装置的真正使用或者用于临战状态的相互威慑;这一系列的军事新形态和新特征,都将会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强烈的印记。

但是所有以上这些军事标记,都不会是这一场战争的根本特征。这场战场的根本特征在于在

第一次新特征戰爭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聚焦於削弱對方持續戰爭能力的全面戰爭。消滅戰場軍事能力和殺傷武裝人員的重要性退居這場戰爭的第二位。

 

三:戰爭的響應級別與升級過程

3.1 一級響應 :騷擾戰

騷擾戰,可以出現在靖綏方案與整體戰方案中,成為兩個方案的共同部分。
為配合全面政治制裁與全面經濟制裁行動,在宣傳戰的同時,美國和各個盟國發起針對中國的全方位、多點騷擾行動。特點為亞軍事沖突級別的武裝對峙。
在這一行動階段,西歐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都是美國的強大資產。緬甸、泰國、印度、哈薩克斯坦、菲律賓等地,中韓海洋分界線附近,釣魚島附近,黃巖島附近,都有可能出現混亂熱點以增加對中國的政治與軍事壓力。
中國將誘導或支持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政治主張。作為對美國集團的政治騷擾的對等回應。
這一階段不會持續太久,因為美國在這一階段的纏鬥中對中國具有壓倒性優勢。中國將盡力避免長期陷入不利局面之中。 

3.2 二級響應 :半接觸戰或低級別代理人戰爭

不論是中國首先升級反應級別還是美國的亞洲代理人率先升級反應級別,小規模實戰沖突將會在這一階段發生。
這一階段,印度、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和緬甸都可能成為美國的重要資產。
中國肯定會在歐洲引發沖突熱點和混亂。擴大俄烏戰爭的混亂,激活或升級巴以沖突。利用北非和遠東的既有熱點和潛在熱點,也將成為中國的政治選擇與軍事選項。
這一級的軍事沖突,嚴格講還是政治戰爭的附帶效應,不具備獨立完整的軍事沖突特征,但它是實際軍事沖突發生的必備階段和準備階段。

3.3 第三級響應 :低強度熱戰

經過半接觸戰或低強度代理人戰爭的過渡與試探程序,低強度熱戰將是必然後續發生的過程。

3.3.1 低強度熱戰的等級特征:

低強度熱戰出現典型的戰鬥特征,出現嚴重的兵員傷亡和軍事財產損失。沒有任何一方遭受重大戰爭損失。也沒有針對國民經濟基礎的大規模打擊。

3.3.2主導成員

在小規模低強度熱戰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緬甸都可能是美國的正面資產。

3.3.3 韓國退出戰爭程序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韓國將在經歷一場或多場次的低強度熱戰後退出實戰狀態。不管中國集團或美國集團處於戰爭的何種狀態下,韓國都將是美國聯盟中第一個退出戰場的國家。韓國退出戰場標志著美國政治力量在韓國的嚴重退縮。美國的這一政治與軍事退縮難以在戰爭後恢覆。

3.3.4 印度與緬甸

印度與中國的邊境將會始終處於敵對但平靜的狀態。印度只會輕度的介入低強度熱戰這一階段或始終不會進入這一階段。
緬甸與印度的總體態勢相似,但波動性比印度大一些。或者從不加入美國聯盟;或者在美國聯盟中比印度更加活躍。

3.3.5 中國

美國聯盟國家在公海上監測與檢查進出中國港口的貨輪的頻率大幅度增加。中國的經濟活動已受到嚴重抑制。中國公開性地和廣泛性地介入歐洲、中東、北非、遠東的各個政治熱點。

3.3.6歐洲

歐洲地區多個熱點必然會出現混亂。北非和中東的混亂加重加劇。歐洲邊界移動史面臨被重新激活,或者加速,或者加劇。

3.4 第四級響應 :中等強度戰爭

3.4.1美國在日本和韓國的駐軍移駐別地

美國在日本和韓國的駐軍移駐別地,是美國準備中等強度戰爭的特征性指標。美國駐軍甚至日本的主力艦隊向菲律賓,關島,或印度洋島嶼移動,可以被視為美國準備全面整體戰爭的特征指標。而且也是中國集團和美國集團正在準備中等強度戰爭和高強度戰爭的典型特征指標。

3.4.2中國沒有主動擊敗美國的軍事計劃。

在中國啟動它的統一台灣的計劃時,並不會有主動與美國作戰的計劃。作為對美國聯盟的軍事反應的再反應計劃,中國也沒有主動擊敗美國的計劃。中國也不會阻止美國和日本的軍力向菲律賓或其它地區移動的行動過程。

3.4.3韓國退出戰爭的根源不在中國。

韓國沒有能力參與中等強度的戰爭,也無法將海軍力量移動到菲律賓。退出中等強度戰爭的根源在於韓國沒有承受一場中等強度戰爭的政治能力。韓國可能會在海軍力量並沒有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就宣布中立,並去功能美國在韓國的軍事設施。

3.4.4 日本的去美國化進程啟動。

不管是主動移動的結果,還是被中國打擊的被動結果,一旦中國集團與美國集團開啟中等強度的戰爭,日本的去美國駐軍化都是必然結果。這一結果也同時啟動了日本的去美國化的政治進程。

3.4.5 中國主動介入歐洲、北非、中東的覆雜行動。

更覆雜更深入的中俄,中伊,中土,中阿,中敘,中埃合作過程都可能在這一階段被啟動。

3.5 第五級響應:重大戰爭

3.5.1 日本退出戰場的風險

不論中等強度的戰爭對中國的損傷程度有多大,它都將是一個歷史扳機。它啟動了美國軍事影響與政治影響在日本的退縮過程。一旦確信美國不能在重大戰爭行動中阻止中國的地緣政治擴張,日本退出戰場程序就是必然的結局。

3.5.2 美國維持在東北亞存在的機會

中止美國在東北亞的退縮的機會依賴於美國在重大戰爭中擊敗中國,並有效地中止中國的政治擴張與地緣擴張。這種機會難以預告控制,難以預先預測,並極易受偶然因素左右。

3.5.3 歐洲不能全力投入在亞洲的戰爭

俄烏戰爭事實上已經重新啟動了歐洲國家的邊界遊動史。很多國家已經完成了加入動蕩史的心理準備甚至政治準備。一旦中國與美國開始籌備重大戰爭,歐洲國家的邊界動蕩過程就會加速與加劇。啟動與加速歐洲的權力解構過程是中國阻止歐洲加入亞洲戰場的必備措施。

3.5.4 很難看到美國在重大戰爭中獲勝的機會

中國沒有維持權力體系的壓力,因此沒有追求全面勝利的壓力。這一事實給了中國選擇戰場的政治主動權。在中國選擇的戰場範圍內,美國沒有登陸中國陸地的機會。這使美國失去完全擊敗中國的機會。一旦中國與美國進入消耗戰爭進程,美國的帝國秩序的解構過程就已經事實上啟動。

3.5.5 美國不會遭受國家層面的失敗

即使發生重大戰爭,美國也不會遭受國家層面的戰爭失敗。中國沒有在國家層面擊敗美國的實力,而且也沒有在國家層面擊敗美國的決心。但美國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維護帝國秩序的壓力。

3.5.6 美國在重大戰爭中擊敗中國的機會。

美國並非沒有在全面整體戰爭中擊敗中國的機會。那就是將核裝置應用於戰爭。

3.6 核戰爭選項

不能排除中美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
核裝置的應用是中國與美國集團戰爭升級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選項。

3.6.1 美國維護帝國秩序的選項

 

表1:美國方案與結果預測

 

維持對台影響力

維護歐洲秩序

中美東北亞合作

維持在韓國的存在

維持在日本的存在

事前和談方案

N

靖綏軍事方案

N

低強度熱戰

N

中強度熱戰

N

N

N

?/ N

重大戰爭

N

N

N

?/ N

核戰

N

3.6.2 在常規軍事沖突中,美國面臨重大風險

從表1從可以直觀比較美國面臨的風險。一旦中美之間的沖突與反應超出“事前和談方案”與“靖綏軍事方案”的範圍,美國就將面臨韓國與日本退出軍事同盟的風險。而扭轉這一系列風險的可能性,只存在於核戰選項之中。
如果美國有強大的願意要保持現存的帝國秩序,核戰選項是一個現實壓力選項。

3.6.3 美國有主動升級戰爭級別的心理優勢

美國是現在帝國秩序的核心,在全球布置和全球盟友方面有遠遠超出中國(集團)的實力。在超出中國中程導彈射程以外的全球區域,美國有強大的軍事與政治優勢。中國不可能造成美國在國家級別上的軍事失利。即使美國遭受一場重大的軍事失利甚至帝國秩序發生解構時,美國軍事力量退縮回美洲,也足以保持美國的實際國家力量不會遭受重大削弱。現有的帝國軍事秩序的解構並不必然代表美國的經濟和政治權力的嚴重受損。諸多因素決定了美國事實上並不懼怕在與中國的沖突中發生軍事失利。這些也使得美國保持有主動升級戰爭級別的心理優勢。

3.6.4 阻遏核選項的因素

(1. 技巧性阻遏
中國與美國雙方的政客,必須在整個戰爭過程中保持對戰爭過程的完整控制,必須保證前線指揮員的政治能力與軍事能力相協調。同時中國與美國雙方都必須避免給對方施加重大的軍事打擊。比如不要擊沈任何一方的航空母艦,不要在一次戰役中給對方造成超過5000人以上的傷亡。
(2. 實質性阻遏
中國必須在啟動對台軍事行動之前,實質性地泄露或披露它的核彈頭超過3500枚。以使美國聯盟國家從民意上阻止核選項。

 

小结

针对中国在2026年发起的跨台湾海峡军事行动,美国及联盟国具有多套反应方案。这些方案的目标均出于减少政治损失,阻止中国进一步扩大政治收益。但是政客的认识与民意之间总有差距。民意的阻力是阻止“事前和谈方案”的主因。国内法阻力,国际法阻力,以及对终点的不可控性,又阻止了“事前阻遏方案”的实行。事后反应方案中,全面性的政治制裁和经济制裁组成了美国联盟的反应方案的基础。但是缺乏军事反应的任何方案均不能有效地稳定国内形势,也无法有效地维护现有帝国秩序的权威,更不能有效阻止中国的地缘收益的快速扩展。但是军事方案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控制军事冲突的等级,以及避免给任何一方带来重大的军事损失,是双方政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方面的优势在于有选择开战时机和战场范围的政治优势。美国联盟难以登陆中国的陆地,也保证了中国不致遭受全面军事失败。美国的优势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与政治的全面优势。中国没有能力在国家层面给予美国重大的打击。这些使美国有主动地升级军事响应级别的心理优势,甚至将核装置应用于实际冲突之中。为阻遏核战争的发生,除了双方政客有充分理智的政治认识外,从实质上调动双方国民的反核认识可能更为重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