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統方案(1):成型於2012, 實踐於2026(一)

 

Table of Contents

Preview Date Mar. 29, 2023 Updated Date Sept. 3, 2023

摘要:

盡管中國至今沒有釋出明確信息來披露它的台灣統一計劃的成型日期,但諸多線索指向2012年。非常大的可能是軍事統一台灣的計劃成型於2012年。在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公開地正式地向國人承諾,統一台灣的歷史任務,將會在他的任期里完成。2019年,中國的官媒隱晦但是卻立場堅定地指出,台灣方面深度地介入了香港的反送中動蕩。2019年10月,有博客作者已經從中國政府的官方文字中讀出來中國大陸正在放棄“一國兩制”的政策,並試圖敦促台灣方面主動迎接一國兩制而無果。在這一預測的三年後的2022年8月10日,大陸中央政府正式地宣告:台灣方面失去了“實質性的一國兩制”。即沒有統兵權,沒有外交權,行政高官必須擁護大陸並接受中央全面監管。大陸中央政府至今還留有政府架構,經濟體制,稅收優惠方面的談判空間給台灣行政當局。這一談判窗口期可能將會在2026年關閉。留給台灣方面還有大約3年的時間。

關鍵詞:

統一,跨台灣海峽,戰爭,一國兩制,2012,2013,2019,2022,2026,中美沖突

一:中國統一計劃成型於2012年

覆習從2010年至2012年習近平的政治經歷,可以認為中國中央政府的武裝統一台灣計劃成型於2012年。它是習近平順應大陸強大民意,團結大陸強大政治資源的政治行為。他以此為基礎團結了中國各自分散的政治力量,形成了當時最強大的政治力量團體。並據此在與江澤民集團與胡錦濤集團的政治爭鬥中贏得主動。以下要點是支持這一假設的線索。

(1. 習近平曾經遭遇政治危機。下附表一簡單地列出了習近平遭遇政治危機並最終扭轉不利局面的過程。

表一:習近平重要政治經歷

軍隊背景 1979-1982,在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工作。 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的秘書,全面熟悉中國軍事指揮系統的運轉程序。
成為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 2000-2002,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長;浙江省委副書記,代浙江省長。 政治成長快速上升期。
江澤民集團重要成員標志 2002-2007,浙江省委書記; 快速上升期。僅僅擔任省長 2年後就直接升任省委書記,政壇中極其少見的特殊案例。
被推舉為下一代儲君 2007-2007,上海市委書記; 任浙江省委書記5年後,遷任上海市委書記,直接證明習近平已經正式成為江澤民集團選中的一下代核心人物。
正式成為儲君 2007-2012,中央政治局常委;從中央委員越過政治局委員這一級別,直接升任政治局常委。正式明確了習近平的儲君地位。
推遲成為軍委副主席 2009年,網傳習近平自己上書要求推遲出任軍委副主席,官方解釋是沒有討論軍委副主席的事項
弱勢與危機 2010-2011年,網傳儲君習近平在遭受政治危機,被江集團拋棄,並可能被江集團中的另一政治新星薄熙來取代。2014和2015年,公開發布的消息證實習近平確實曾經遭受政治危機。
關鍵時機 2012年3月14日,習近平的政治對手薄熙來遭到溫家寶集團的全面阻擊。
突然展示強大力量 2012年3月27日。人民日報社論“別把難處留後任”1.公開要求當政的胡錦濤集團處理前當政集團(江澤民集團)的重要成員。直接挑戰當時最強大的兩大政治力量集團。 2.直接表明習近平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力量,既獨立於江澤民集團,又獨立於胡錦濤集團。 3.直接表明習近平集團已經提前接管或掌握了中國最強大的宣傳系統。
再次公開展示強大力量 2012年5月2日,人民日報社論“離任之前別退火”。第二次公開向現任當政集團施壓,要求現任的胡錦濤主席在離任之前處理完“江澤民集團”之中的重要成員的案件。
第三次公開展示強大力量 2012年5月18日,人民日報社論“卸任之前鋪好路”第三次公開向現任當政集團施壓,要求現任胡主席在離任之前處理完前當政集團之中的重要成員的案件。
全面施壓胡錦濤集團和江澤民集團 2012年6月-7月,全國多家省級黨報在頭版轉載一篇采訪報道“本屆的工作本屆完成,不把工作留下任”。1.擺出決戰陣式,全面對戰兩大政治力量集團。 2.明確顯示習近平已經集中了中國最強大的政治力量,能同時地挑戰當前的最強大的兩大政治力量。 3.清楚地表明習近平已經提前掌握了中國的宣傳系統。
決戰勝利 2012年9月22日,薄熙來被判處無期徒刑。 清楚表明在與江澤民和胡錦濤兩大政治集團的對陣中,習近平集團取得了勝利。
強勢宣告一 2012年11月15日,第18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公開露面。習近平從邊帷處獨自出現約7秒後,其它委員才在距離他約3米遠之後緊挨著依次出現。新一屆國家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公開亮相的位次和距離,表明這一屆領導人集體不是以往的平等地位,而是中心領導與工作助手的關系。
強勢宣告二 習當政後的第一次兩會, 新選出的國家副主席沒有政治局常委身份,表明這一屆中央領導集團中沒有設定下一任儲君。
強勢宣告三 在第一次同時有習近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同時出現的電視新聞中,在顯示江澤民的畫面時,全是負面的,難看的,和醜陋的畫面。公開表示習近平集團與江澤民集團的決裂與對立。

 

(2. 即使是在胡錦濤執政的10年時期,江澤民政治集團依然主要地支配著中國的政治走向。追蹤中國政治局勢的專家學者都知道並承認這個事實。
(3. 胡錦濤出任中國國家主席10年時間,亦難以削弱江澤民集團的力量。因此可以想像習近平只是以儲君的地位直接挑戰江澤民集團和胡錦濤集團兩大政治集團,其難度之大,其風險之大。追蹤中國近三千年的有記載的歷史,在相似的政治局面下,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4. 結果是習近平能成功贏得這一場艱苦而且艱巨的政治鬥爭的勝利。證明習近平具有超級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他有一種超級政治能力。這種特殊能力使他在覆雜的局面之下,能發現出來一個能團結中國其它政治力量並組成一個新的統一的政治集團的共同的政治方向。
(5. 習過平在扭轉不利局面的過程中,不僅是取得了保全自己的勝利,而且是取得了全面性的,顛覆性的勝利。其中有三大重要標志。(1) 阻止和中斷了同時配備下一屆儲君的習慣做法;(2) 將政治局常委數量從9名降為7名;(3) 將政治局常委共同執政制改造為定為一尊。
(6. 中國的其它各個重要的政治力量,其身份背景立場利益均不相同。要團結中國的這些政治力量(集團),習近平必須要能發現或找到團結這些政治力量的共同訴求或共同理念。在當時的環境下,中國最強大的民意基礎與政治訴求,就是統一台灣。也只有這一訴求,能超越當時的各種覆雜局面,具備能團結中國各個重要的政治力量的能力。
(7. 按照中國的政治決策程序,重大決策至少要經歷8到10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決策過程。在習近平執政後的第11個月,習近平就正式地向中國公眾作出了政治承諾。他將在他的近期內完成統一台灣的歷史任務。從而可以反推,統一台灣的政治決策的提出與初步成型,發生於2012年內。甚至是發生於習近平正式執政之前。完全可以想像習近平是借助統一台灣這一政治承諾,來贏得了中國各個重要政治力量的支持,從而取得了對抗江澤民集團的政治爭鬥。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中國的統一計劃成型於2012年是有充分的依據的。而且統一台灣將會在習近平的任期內完成,這一判斷也是得到了政治學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的基本肯定的。

二.統一計劃會在習近平的任期內完成

 

2.1  習近平公開承諾,將在他的任期內完成國家統一的重任。

2.1.1  2013年10月6日,第一次公開表述。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人士蕭萬長在印尼會面時公開談到“台灣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1】。白話翻譯:統一台灣一定會在我的政治任期內完成。

2.1.2 排除外交語景,直接向大陸民眾公開承諾這一歷史任務。

自2013年10月6日帶有外交背景的場合的表態後,中國大陸在隨後的4個月內,通過全國性的電視轉播,通過國台辦發言人、國務院發言人的證實,等等多種途徑,至少6次正式地全面地重覆了習近平所表達過的意思。其中心表達就是“台灣問題不能一代代地傳下去”。從而正式而且高規格地排除了習近平在印尼的講話的外交語言背景。以這種途徑正式地向大陸民眾鄭重地重覆了他的政治承諾。就是統一台灣的任務,會在他的任期內完成。這一承諾,既堅定地夯實了習近平的執政基礎,又給習近平的執政道路增加了巨大政治壓力。

三.2019年的事件,斷絕了大陸給予台灣兩制的民意基礎。

 

3.1  2019年之前,大陸的普遍民意是一國兩制統一台灣。

本節不討論台灣民意反對一國兩制的問題。2019年以前,大陸民眾的普遍民意是對台灣友好。盡管這種普遍性的好意遭受台灣單方面的反對與惡意解讀,但事實是武統台灣不受大陸主流民意支持。

(1. 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發表“葉九條”。許諾台灣保留軍隊;保留體制;高度自治;中央完全不幹預台灣事務;保留“對外的經濟文化關系”;台灣人士在中央留有專有席位;中央可以補貼台灣;
(2. 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闡述“鄧六條”。台灣可擁有軍隊;大陸不派人去台灣(軍隊人員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黨政軍系統台灣人自己管;中央政府為台灣人留專有名額;行政獨立,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
(3. 江澤民和胡錦濤,沒有對台灣事務提出事實上的新建議。可以默認為他們遵守“葉九條”和“鄧六條”的承諾。
(4. 大陸主流民意對台友好。長期的“寶島”概念的熏陶和教育;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民間傳頌; “一國兩制”概念的長久存在;這些概念和理念長期支撐了大陸民眾的“和平統一”台灣,“反對武統”台灣的強大民意基礎。

3.2  大陸的和平統一台灣的民意基礎迅速消失

(1. 不論有多少層面紗,2019年發生的反送中動蕩,都能尋政治學途徑最終追蹤到美國與台灣的根源上
(2. 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上,用詞雖然很隱晦,但態度非常明確地指出,台灣是反送中動蕩的主要參與方
(3. 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中國大陸民眾的態度非常明確。確認不僅僅是台灣當局參與了“出賣國家利益”,和“出賣民族利益的罪行。而且確認台灣的總體民意是“賣國求榮。這是與反送中動蕩之前完全相反的民意結論。
(4. 雖然中國大陸官方盡力壓制民間聲音,但是大陸民意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反對和平統一,強烈要求武裝統一台灣的呼聲。甚至有了“和統等於賣國”的論調流行在各個社交媒體上。偶有反戰背景的博客文章出現,就會迅速地被民眾舉報而被各社交媒體關閉。
(5. 2019年9月3日,習近平在中國中央黨校發表“鬥爭”為主旨的講話【2】。此事件非常直白向中國高級領導幹部傳達了習近平將對美和對台采取強硬態度的政治基調。
(6. 2019年10月8日,葉其泉預言“一國兩制正在遠離台灣” 【3】。並將此博客文章發表於台灣人經常訪問的多維新聞上。

 

四. 2022年8月10日,台灣正式地失去一國兩制

 

4.1   2021年7月1日,大陸第一次在重要講話中忽略了“一國兩制”的表述

在中國大陸的政治運作程序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常規性節目單。就是每逢重要的節日與紀念日,都要由國家領導人出面發表全面性的講話。每一次的這種常規活動中,都必須談論到大陸對香港澳門台灣的工作方針。在有關台灣的表述中,“一國兩制”是每次講話中都必須提到的詞。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在這種等級的講話中,忽略掉了“一國兩制”這個詞語【4】。

4.2. 2022年8月10日,大陸第正式地剝奪台灣“實質性一國兩制”的權利

2022年8月10日,大陸中央政府正式發布對台灣政策的白皮書【5】,明確宣布“台灣已經失去實質性的一國兩制”。
現將相關的論述覆制在下面,並加上白話翻譯。這一白話翻譯雖然是多此一舉,但可能也能幫助不熟悉大陸政治語言的人,理解中國大陸的表態。

4.2.1  總述:沒有外交權;沒有統兵權;高官必須接受中央監管

台灣沒有外交權;沒有統兵權;行政高官必須擁護中央政府並接受中央監管。民生結構部分,大陸中央政府還保持著談判窗口。明確指出通過和平談判可以獲得以下特權:不向台灣征稅;不對行政結構作大的改造;不對經濟結構作大的改造。
以下內容來自《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之第四部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祖國統一”。

4.2.2  中央還保持著和平談判的窗口。機會由台灣選

原文A部: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最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盡管幾十年來遇到困難和阻力,但我們仍然堅持不懈地爭取和平統一,這體現了我們對民族大義、同胞福祉與兩岸和平的珍視和維護。”
翻譯:為了民族大義和同胞福祉,我們現在還保持著和平談判的窗口。願不願談,悉聽尊便

4.2.3. 兩制必須服從於一國這個天花板。必須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直轄管治

原文B部:“我們主張,和平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共存、共同發展。“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
翻譯:現在談,還有“一國兩制”。但是必須明白這個兩制必須服從於一國這個天花板下。必須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直轄管治

4.2.4. 兩制方案必須服從於大陸民眾的民意

原文C部:“我們將繼續團結台灣同胞,積極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
翻譯:(直接意思: 就是以前葉劍英鄧小平作出的許諾已經沒有了)。一切都要重新談,可以適當照顧台灣人的感情,但必須服從於大陸民眾的民意。(重點:以大陸民意為主導。)

4.2.5. 台灣的“一國兩制”,不能超出給香港與澳門的優惠範圍。

原文D段:“一個時期內,受各種內外覆雜因素影響,“反中亂港”活動猖獗,香港局勢一度出現嚴峻局面。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審時度勢,采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為推進依法治港治澳、促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打下了堅實基礎。”
翻譯:別忘了你在香港搞鬼的事情。現在的“一國兩制”已經是以我大陸為主了。台灣的“一國兩制”,不能超出給香港與澳門的優惠範圍。

4.2.6. 統一的問題必須聽大陸的

原文E段:“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必須面對大陸和台灣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同這一基本問題。“一國兩制”正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這是一個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贏的方案。兩岸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國兩制”將被廣大台灣同胞重新認識;在兩岸同胞共同致力實現和平統一的過程中,“兩制”台灣方案的空間和內涵將得到充分展現。”
翻譯:現在是兩岸同胞在共同推進統一(白話:主導權現在在大陸。老子現在要來真的了,不跟你多廢話)。

4.2.7. 統一問題一定會在習近平的任期內完成

原文F段:“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系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協商談判可以有步驟、分階段進行,方式可靈活多樣。我們願意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我們也願意繼續推動由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的代表性人士開展民主協商,共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的大計。”
翻譯:趕快找人來談,反正這個統一問題一定要在老子的任期內完成。

4.2.8. 不準美國人介入

原文G段:“當前,美國一些勢力圖謀“以台制華”,處心積慮打“台灣牌”,刺激“台獨”分裂勢力冒險挑釁,不僅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妨礙中國政府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也嚴重影響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導致台海形勢緊張持續升級,給中美關系造成顛覆性的巨大風險,並嚴重損害美國自身利益。美國應該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停止說一套做一套,以實際行動履行不支持“台獨”的承諾。”
翻譯:美國人玩不動了。他再玩台灣牌,老子就會捶死它。

4.2.9. 不向台灣征稅

原文 H段:“台灣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翻譯:現在談,中央不向台灣征稅。

4.2.10. 台灣特別區地位不是天生就有的,要談才有

原文I段:“台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
翻譯:可以!!!!不是必然。不談就可能沒有。

4.2.11. 台灣的管治官員必須擁護大陸管治,並接受中央政府的管治與監督。

原文J段:“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覆興的台灣同胞將在台灣真正當家作主,參與祖國建設,盡享發展紅利。”
翻譯:台灣的管治官員必須擁護大陸管治,並接受中央政府的管治與監督。

4.2.12. 台灣沒有統兵權


原文K段:“兩岸同胞共同探索實施“兩制”台灣方案,共同發展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確保台灣長治久安。”
翻譯:兩制方案必須符合大陸中央政府的基調。確保台灣不致再次發生反叛。
白話:沒有統兵權

4.2.13. 台灣沒有外交權

原文L段:“統一後,有關國家可以繼續同台灣發展經濟、文化關系。經中國中央政府批準,外國可以在台灣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國際組織和機構可以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有關國際公約可以在台灣適用,有關國際會議可以在台灣舉辦。”
翻譯:台灣不得再擁有與香港相等的外交特權。所有的外交許可和外交權力必須完全置於中央政府的管治之下

五、台灣沒有主動和談的機會

5.1. 台灣建立了強大的反統一的屏障。

 

5.1.1 反對一國兩制的屏障被逐步地加高加厚

在台灣制造追求獨立的氣氛的過程中,反對一國兩制的屏障被逐步地加高加厚。自1992年起至2021年,認為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的比例,持續地下降。從46.4%降到30.5%。同期自認為台灣人的比例,從17.6%,持續穩定在上升到62.8%。同期自認為中國人的,從25.5%穩定地下降到2.5%。

5.1.2. 反對大陸的政治氣氛,被有意識地操縱與提升。

如在廣泛的英語語系資料庫甚至海外的各種中文資料庫中,各種歷史資料都被加上支持台灣獨立的政治立場的角度和背景。在高調批評中國大陸1996年試射導彈時,有意地抹去李登輝以總統身份訪問美國挑起的美中台三方關系緊張。在高調地批評中國大陸制訂“反分裂國家法”時,刻意忽略李登輝“凍省”,發表“兩國論”,陳水扁講“一邊一國”,要搞“統獨全(台灣)民眾公投”這些挑釁事件。為了增加對大陸背景的仇視,甚至不惜扭曲歷史基礎。比如反覆高調地抨擊死亡人數不超過10人的“二二八事件”。把這一事件定義為大陸人對台灣人的迫害事件。同時刻意地忽略日本人屠殺超過40萬台灣人的歷史悲劇,反而認為日本是對台灣最友好的國家。
所有真實與不真實的事例,在台灣島內,在英文資料庫,和在海外中文資料庫中,都被向支持台灣獨立的語言背景中移動。

5.1.3 總體的政治形勢走向不利於中國大陸。

一些國際政治事例被局部性片面地理解,從而鼓勵了台灣的獨立氣氛。如東帝汶獨立成功;科索沃的半獨立;美國幹涉敘利亞的成功;以色列不斷擴大定居點;這些事例都被引申為美國可以支配主要的世界政治走向。
美國打壓中國的趨勢,並不起自TRUMP。從克林頓,小布什,到TRUMP,事實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搞瓦森納協定;在公海上扣查銀河號貨輪;在南聯盟轟炸中國大使館;歐洲發起血汗工廠概念;神化擡高達賴喇嘛的政治地位;在日本搞釣魚島國有化;在韓國布置薩德反導彈系統;在南中國海搞國際仲裁;捏造新疆集中營事件;捏造新疆棉事件;搞2019年的反送中動蕩;搞COVID 19中國有罪論;封鎖華為、大疆等中國公司;在這一系列政治沖突中,中國都是被動應付的一方。
所有這些表像,都會被台灣人自動地歸檔入支持台灣獨立的政治因素之中。而且可以預見,美國集團對中國的封鎖與壓制的力量還會自動地持續地加強—如果沒有一個強力事態來阻止這一趨勢。

5.2. 台灣失去理智地判斷國際形勢的能力與氣氛

5.2.1 不能理解中國目前在國際體系內的實力與能力

即使是進入2019年,台灣方面的主體判斷依然是美國是台灣值得依賴的政治力量。台灣方面在以下幾方面表現了對國際實力認識的缺陷。

1. 不理解政治力量的基礎與依賴來源於經濟能力。表面地理解軍事力量決定論,認為軍事力量是政治力量的本質。而從世界銀行的數據中,以購買力計價下的GDP收入,中國從2016年起就正式超過美國。而真正地能將GDP最大化地體現在戰爭能力上的力量,主要是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而中國的工業GDP產值,僅以美元計價,從2012年起就已經超過北美三國工業GDP的總和,也超過歐盟的工業GDP總和。
(2. 不理解中國的軍事投入產出值與美國的產出值的實際比例。如果大致地按中國生產同級別航空母艦的成本為美國的1/6,中國產出同級別巡洋艦的成本為美國的1/6,中國的軍事人員使用成本為美國的1/5來計算,中國的軍費產出值實際上已經與美國基本持平。而美國的力量需要全球防守,而中國的軍事力量只需要防守一隅。
(3. 按照葉其泉的國家(集團)戰爭強度的計算模式,在2026年的假設性沖突中,美國集團在台灣周邊無法組成優勢戰爭力量。而且有可能完全揭開一個陸權壓制海權的新歷史窗口。

5.2.2 沒有成熟的政治判斷能力

(1. 不理解美國目前在維持現在世界秩序時的無力。
根據葉其泉在2022年4月預測,美國聯盟(烏克蘭聯盟)的力量並不能在中烏克蘭地區維持足夠優勢。俄烏戰爭將較長時間在中烏克蘭糾纏。這一預測已經被目前的戰場動態基本證實。但是至今台灣的主體民意依然一邊倒地認為美國是主宰世界政治的絕對強力。
(2. 不理解全面戰爭和集團戰爭已經事實上重返世界政治舞台。
事實上無論是面對俄羅斯發起的沖突,還是面對阿拉伯世界的崛起,還是面對中國在2026年發起的挑戰,美國都無力獨立面對。但是即使是使用集團戰術,按葉其泉的國家(集團)戰爭強度的計算模型,美國集團都同樣無法在2026年的台灣海峽動蕩中對中國形成力量優勢。
(3. 不理解中國大陸民意對台灣安全的重要性。台灣人一直以來拒絕中國大陸的“一國兩制”的政治建議。他們固執地認為大陸方面熱衷於將“一國兩制”強行地塞給他們。因此台灣人自認為有能力能機會拒絕這一建議而不會有丟失政治優勢的風險。但事實是一旦大陸民眾認定台灣人出賣國家利益或民族利益,台灣獲得政治優勢的基礎就轟然倒塌。盡管葉其泉曾在2019年喊話台灣方面,要重視失去一國兩制的風險。但台灣方面毫無反應,以致坐失三年的歷史機會。終於在2022年8月10日正式地失去了實質上的“一國兩制”。
(4. 不理解大陸政治語言。葉其泉能從2019年中國大陸的公開媒體中,讀出台灣將會失去一國兩制的結論,並在3年後兌現。但是台灣方面從來沒有讀懂過大陸的這一政治宣示。從2022年8月10日起到今天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台灣方面至今沒有人,不論學者或者官員,出來解讀大陸的對台灣政策白皮書中的政治通告的內容。從中可以推斷台灣與大陸在政治溝通上,已經完全斷絕了交流能力。但是這種斷絕,對弱勢的台灣方面是絕對致命的缺陷。

5.2.3 台灣不可能在現有政治立場上大幅度地後退。

(1. 台灣主流民意一直在追求獨立。他們的最低目標至少是像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帝國那樣的結構。
(2. 台灣錯失葉劍英和鄧小平的政治許諾。葉劍英和鄧小平的這一級別的許諾包括了:台灣有高級別的外交權力;台灣有完全的軍事指揮權;台灣有完全的行政權力;台灣有完全的經濟自主權;台灣有終審裁判權;大陸不派軍事人員和行政人員去台灣;台灣在國家權力結構中有固定的政治位置。這種政治條件,已經遠遠地高於美國各州所擁有的政治權利,但是台灣方面最終拒絕了這一歷史機會。
(3. 由於台灣方面深度地介入2019年的香港動蕩事件,被大陸民眾認定台灣為出賣國家和出賣民族利益,從而讓中國大陸中央政府面臨嚴重的武統壓力。這也導致大陸中央政府於2022年8月10日正式地剝奪了台灣的實質性一國兩制的政治優惠。在這種條件下,如果有台灣政治人物在壓力之下試圖與中國大陸進行政治接觸,其結果也將是否定的。台灣民眾不可能接受現在中國大陸的政治限制。
(4. 台灣沒有機會產生類似他信,莫迪,埃爾多安,TRUMP那樣能部分地或全面地逆轉政治形勢的人物。以上政治強權人物的產生基礎,均在於國內存在嚴重的群體對立,階層對立,政治對立,宗教對立的因素。這些因素是選舉政治模式下產生政治強權人物的基礎。但台灣現在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扁平結構。對大陸客觀友好的政治基礎,在台灣幾乎沒有統計意義。沒有嚴重的經濟級差,沒有嚴重的宗教對立,沒有嚴重的民族群體差異。因此失去產生政治強權人物的空間與基礎。因此不可能突然出現一個機會,產生一個強權人物來逆轉政治正確的方向,與大陸進行和平談判的機會。

六、大陸沒有進行和平談判的動力

經過至少14年的系統性準備,中國確信一場戰爭行動,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國家利益。同時,如果選擇和平途徑,將會造成中國國家利益的嚴重退縮。

(1. 依據葉其泉的國家(集團)戰爭強度的計算模式,在2026年的台海動蕩過程中,美國集團沒有戰爭能力的優勢:
(2. 中國將通過一場沖突來顯示,戰爭力量中的陸權優勢正在或者已經返回歷史舞台。中國試圖通過一場並不嚴重的沖突來迫使海權逐步地自動地在政治體系中退縮。從而使中國可以最低成本地獲取政治權力;
(3. 和平行動會嚴重地限制中國的地緣政治收益;
(4. 和平行動會嚴重地消耗中國的治理成本(政治,經濟,歷史成本);
(5. 和平行動會嚴重地拖累中國的歷史進步步伐。

6.1  2026年的中美沖突的劇本中,美國面臨重要缺陷

在假設性的2026年的台灣海峽動蕩和中美沖突的劇本中,美國面至少臨以下幾個重要缺陷

6.1.1 美國軍隊無法登陸中國的土地(包括台灣島)

在發起台灣海峽的動蕩中,中國具有發起行動的先天優勢,只要中國大陸在4-7天內完全占領台灣全島。整個西方集團中,將失去與中國陸軍力量進行對峙的機會。他們不存在有能登陸中國土地的機會。這一軍事事實從根本上剝奪了美國集團在戰爭中獲勝的可能性。

6.1.2 美國的戰役性戰爭成本更高

陸地機場加近程導彈的投入產出效率遠遠高於移動機場加近程導彈的的投入產出比。假設中國不會摧毀美國的移動機場;假設美國的F35與中國的J20的航程與載彈量都一致;假設美國的空射導彈的射程與中國的一樣遠;中國也能通過更便宜的陸地機場和更便宜的導彈成本,在長時間的沖突中通過經濟消耗途徑來戰勝美國。而且事實上在以上三個假設項中,美國都是相對弱勢的一方。

6.1.3 美國的戰略性武器成本更高

如果將美國的航空母艦與中國的中程導彈同時假設為將要進入戰場的戰略性武器,可以比較他們的使用成本。
如果按照目前網絡上估計的成本,大約250-350枚中國中程導彈的成本可以相等於一艘美國福特級航母的成本。即使在這個估計基數上再縮減一半,按125枚中國中程導彈等於一艘美國航母的成本,125枚中國中程導彈抵銷掉一艘美國航母的戰鬥力應該是可信的。從而可見在使用戰略武器方面,美國也同樣存在成本缺陷。

6.1.4 陸權武器的射程已經超過海權武器

由於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與規模優勢,使中國產的中程導彈在經濟成本上成為可以規模性地投入戰場應用的武器。
目前公認的概念是中國產中程導彈的射程,超過了美國航母加F35航程加空射巡航導彈的射程。這導致近400年來,第一次陸射武器的射程超過海權武器。這必將揭開陸權武器壓制海權武器的歷史進程。
同時網絡推測的是中國的存量中程導彈約有3000枚。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中美沖突變成現實,中國生產中程導彈的速度一定是快過美國生產航母的速度。

6.1.5 極其艱難的政治過程

不論從美國不可能登陸中國陸地出發,還是參考葉其泉的集團戰爭強度計算模型,都默認了一個基點:就是中國不會在軍事上失敗。
但是從維持當前的基本世界秩序方向出發,美國不能經受軍事失敗。這是這一場中美沖突的另一個必備基點。
要成功地在這兩個基點之間移動,中國和美國的政客們都面臨著艱難的政治決策過程。

6.2.戰爭力量中的陸權優勢正在或者已經返回歷史舞台。

6.2.1 戰爭史本質上就是一場有效射程的進步史

(1. 武器的有效射程:武器的有效射程主要由三個基質組成。作用距離(射程);殺傷效果;和規模性使用(經濟性)
(2. 木棒和槍:
覆習中國古代史的記錄,有記錄顯示在青銅技術成熟之前,戰爭的主導武器是木棒。在青銅技術應用於戰爭後,戰爭的主導武器就升級為槍。因為槍的作用距離長於木棒。再然後古代中國的戰爭記錄中出現了弓箭的使用。
(3. 弓箭和弩:
弓箭是一種遠距離殺傷武器,是武器的第一次革命性的進步。這種武器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形態。第一次可以實現利用地形地利的堵截後,通過不接觸地殺傷敵方而獲得戰鬥勝利。
但是弓箭在有記錄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沒有取替長槍,成為戰爭的最主要武器。主因就是成本限制了它的規模效應。制作過程中的高成本;保管和維護過程中的高成本;高額的人力培訓成本;這些經濟因素使得長槍在與弓箭並存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沒有升級為古代中國軍隊的主導武器。直到弓箭的經濟成本最終下降後才升級為古代中國戰爭中的最主要武器。
(4. 火銃:
火銃在作用距離還不及弓箭時,就迅速的取代了弓箭的作用。就在於火銃的制造成本並不比精密弓箭貴,但是培訓成本和使用成本明顯地優於弓箭。可見有效射程的作用遠遠大於作用距離。
(5. 擊發槍:
後來發展出來的擊發火槍的射程更好,擊發速度更快,使用效率更高。追求更大的有效射程的過程體現在同時追求射擊距離和擊發速度上,同時兼顧經濟成本。重機槍擁有更遠射程和更高擊發速度,但是經濟成本使重機槍只能成為一戰時期的關鍵武器,而非決定性武器或主導武器。
(6. 火炮:
更遠的射程和更有效的殺傷效果,決定火炮必定會出現在戰場上。拿破侖時代就是一個短暫的火炮決勝的時代。但是火炮的經濟特征限制了它的歷史重要性。一直拖延到二戰時,移動性火炮才最終成為歐洲戰場的主導性戰爭力量。
(7. 海權時代:
由於艦船的高承重特征,艦船上可以安置沈重而且身材龐大的火炮。從而出現了口徑和射程都超級強大的艦裝火炮。而艦船的可移動性,實質性地在時間窗口和空間窗口,為這些火炮提供了重覆使用性。從而使船艙火炮的作用距離,殺傷效果,和使用成本各方面,對比陸裝巨炮,有綜合優勢。依賴於有效射程的優勢,艦載火炮可以摧毀陸裝火炮,而陸裝火炮無法擊毀兵艦。從而在戰爭史上開啟了海權優勢時代。海權優勢保護了西班牙帝國,英帝國,和美帝國的軍事和政治優勢。
(8. 覆合型射程武器:
二戰時期的亞洲戰場,是武器科技進步的最前沿展示窗口。最充分地體現了武器的有效射程決定了戰爭的最終結局。在移動機場加戰鬥機的射程遠遠地超過戰列艦的火炮射程之後,戰列艦,巡洋艦完全失去預想中的作戰效能。甚至一艘當時最先進的戰列艘在加入戰鬥序列的首航中就被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擊沈的案例。
(9. 遠射程武器:
以V1,V2火箭為代表,新一代遠射程武器正式進入戰場。但是革命性的先進的V1和V2並不能扭轉納粹德國的空中劣勢。原因是V1和V2不具備戰爭主導武器必須具有的經濟性。
現在導彈的最遠射程已經超過了10K公里。但是遠程導彈目前還不是戰爭的主導武器。因為經濟性原因,遠程導彈不具備主導常規戰爭進程的力量。例如烏克蘭因無力維持和維護自己現存的遠射武器,而選擇丟棄他們。朝鮮即使具有了遠射導彈的能力,也無法把這種武器應用於實際的戰爭。

6.2.2 重啟陸權時代的窗口:

關於中國的中程導彈,已經有兩個重要特征被網絡力量默認。他們就是作用距離經濟性。網絡輿論現在默認中國的中程導彈的射程是遠遠地超過了美國移動機場加艦載飛機加艦載巡航導彈的射程。經濟性方面默認600-850枚中程導彈的實際成本(生產成本加維護成本加使用成本)與一個美國航母艦隊(一艘航母加6艘戰鬥船舶加50架艦載機加2艘潛艇)的成本相當。如果第三個特征,殺傷效果,被一場小規模的試探性戰鬥驗證為真,那麼中國中程導彈在組成有效射程的三個方面均可能全面地超越美國的武器系統。
如果這一可能性被最終證實,它不僅會導致美國力量的衰退,而且將會重新開啟陸權戰爭力量壓制海權戰爭力量的時代。
如果這一可能性最終被證實,美國方面就會自動地收縮它的勢力範圍中國不用必須地通過全面戰爭逼退美國。這對中國是一個巨大誘惑。因此啟動一場小規模試探性戰爭或展示性戰爭,對中國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6.3. 和平行動會嚴重地限制中國的地緣政治收益;

6.3.1 和平行動限制中國在日本海北部的地緣政治潛力

當前有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背景,就是美國聯盟(烏克蘭聯盟)正在與俄羅斯聯盟進行政治爭鬥。這一爭鬥為中國與俄羅斯在日本海北部區域展開政治合作提供機會或者叫可能性。甚至可能中國會利用南千島群島展開中日俄三方合作的試驗。但是這種合作,在沒有日本介入戰爭的情況下,就會存在諸多的政治障礙。因此將日本拖入一場軍事的沖突,對中國的長遠地緣政治收益有利。

6.3.2 和平行動會限制中國利用台灣島的地緣優勢

(1. 和平行動不能消除“台灣人”這一標簽的政治含義。不能消除這一政治含義對中國政治力量的消耗作用。
(2. 和平行動導致中國中央政府在使用台灣的地緣優勢力量時,受到嚴重限制。如果中國中央政府不能建設好台灣島的“陸橋”或“陸劍”功能,非但不能壓制或消弱日本與南韓的海權屬性,而且從歷史角度留下台灣再度漂移向另一個強大海權的可能性。
(3. 如果台灣島的地緣優勢沒有被中國中央政府有效利用,在日本海北部進行地緣政治合作的機會就是無根之萍。是一個不會產生明顯收益的政治力量投入與浪費。

6.4. 和平行動會嚴重地消耗中國的治理成本(政治,經濟,歷史成本);

本節內容完全同意葉其泉既往提出的概念。並沒有新的超出的內容。請參考葉其泉文章【3】

6.5. 和平行動會嚴重地拖累中國的歷史進步步伐。

6.5.1 和平行動會失去或推遲建立東北亞合作區的機會。

(1. 從本世紀初的歷程中可以看到,以和平漸進的途徑建立東北亞合作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甚至這種努力會招致負向的政治與經濟後果;
(2. 以非完全和平的方式建立東北亞合作區的途徑,必須依賴於以下因素:日本與韓國的海權特征被壓縮;美國力量在東北亞退縮;
(3. 壓縮日本與韓國的海權屬性,必然依賴於在台灣島與日本海北部建立兩個“陸權固定錨點”;
(4. 在台灣島建立堅固的陸權錨點,最可靠的途徑是通過軍事手段,而非通過和平手段;
(5. 在日本海北部甚至南千島群島建立中日俄合作基地,無法通過和平手段達成;和平手段也無助於利用歐洲權力重組的歷史機會;
(6. 沒有一次軍事動蕩,無法啟動美國力量在東北亞退縮的歷史進程。

6.5.2 和平行動會增加中國的歷史困難

(1. 推遲東北亞合作區的建立,等於從歷史角度空耗中國的大量的政治成本。
(2. 從歷史角度講,中國有比建立東北亞合作區更大的歷史難題或者叫歷史任務。
(3. 東北亞經濟合作區的推遲,等於中國任由中國的最大的歷史難題穩定化,固定化,和強大化。

七、2026年是世界局勢和中國歷史的雙重選擇

2026年必將是國際政治更加動蕩的一年。在這一年,戰爭事實上已經成為很多國家或政治集團的共同需求。

7.1 美國無法平息歐洲混亂。

美國無法平息歐洲的戰爭。戰爭與混亂成為美國的不二的選項。以海權方式來維持世界秩序,是一個成本高昂的管理方式。如果美國喪失了和平地“增加稅收”的能力,必定要通過戰爭與混亂的途徑來維持管理秩序所需要的“力量極差”。
迅速地平息歐洲的混亂,目前是不合符美國的戰略利益的選項。能同時地削弱歐盟和俄羅斯的整體力量,是美國獲得“力量極差”的一個優選途徑。

7.2眾多國家已經準備好加入歐洲權力解構過程。

可能有很多不同原因,也有很多不同出發點來引爆俄烏戰爭。2022歐洲戰爭的實際作用已經呈現。那就是歐洲邊界不穩定的歷史劇本已經重啟。歐洲權力重構過程已經展開,至少已經在準備展開。同時眾多的國家已經在政治上和心理上作好了準備。他們準備抓住歷史時機加入這一過程,以期擴展各自的國家利益。

7.3 俄羅斯已經瞄準了L1線。

自2014年以來,歐洲和美國的非政府機構和自媒體廣泛地深入地炒作“歐洲最大國家是烏克蘭”的概念。事實性地發起一場文化與哲學戰爭,定義俄羅斯人的“非歐洲人身份”。將俄羅斯人驅逐出歐洲的行為,已經全面性地激發了俄羅斯人的哲學危機和信仰危機。以第聶伯河和黑海沿岸構成的L1線【6,7】,已經被俄羅斯人(普通民眾)看成是保護民族存亡的必要屏障。從100年到200年的歷史角度來看,俄羅斯人移動到這條地緣政治界線的可能性是非常現實的。而世界其它地區發生的新的混亂或軍事行動,都可能幫助和加速俄羅斯人的這一歷史進程。

7.4 新經濟分配秩序需要體現其力量的窗口

如果世界經濟陷入長時期的停滯,建立新的分配方案或新的定價秩序的要求就會出現。如果沒有能迅速出現革命性的科技進步,不能迅速地恢覆世界經濟總量的增長和擴張,進行財富重分配的呼聲就會自然地產生。世界權力領導層就會受到全面的,多點的,多維的反抗。全面性的政治混將是合理預期。
如果沒有巨大的經濟革命扭轉頹勢,通過政治革命或哲學革命來尋找世界新秩序的過程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這些需要會自動地尋找體現這種需要的窗口。這些需要都會對現存的秩序維護力量造成負向的作用。

7.5 陸權升起,需要一個展示窗口。

在組成武器的有效射程的三個特征中【8】,陸裝中程導彈已經在“作用距離”和“經濟性”兩個項目上展現了優勢。另外一個重要特征,即“殺傷效應(能力)”,尚未得到驗證。從歷史角度看,一種新式武器,必將抓住一個時機來驗證自己的能力。即陸權長射程武器需要一個窗口來驗證它的第三個重要屬性。

7.6 中國的現實需要

(1. 不公平待遇歷史遭遇,激發中國民意的不滿。
回顧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殖民戰爭史,中國一直是被剝削的對象。即使中國在一戰中和二戰中獲得了勝利國的身份,世界權力秩序並沒有給予中國一個真正公正與平等的發展機會。這是中國民眾對現有世界權力秩序不滿的基礎。
(2. 民眾反抗情緒難以阻止
公海上強制搜查中國船舶,導彈打擊中國大使館,日本國有化釣魚島,韓國引入薩德反導彈系統,發明血汗工廠概念,哄擡達賴喇嘛政治效應,炮制新疆集中營事件,炮制新疆棉事件,允許某國突破核限制,啟動南海仲裁案,引發香港反送中動蕩,系統性封殺中國經濟,一系列屈辱性的事件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反抗情緒。2019年台灣行政政府和普通居民廣泛地,積極地,而且深度地介入香港反送中動蕩,更是激發大陸普通民眾反抗現有帝國秩序的情緒,交將其發泄途徑集中到迅速地武裝統一台灣行動上。這一強大民意增加了中國中央政府進行政治妥協的難度。如果將統一台灣行動過度推遲,不僅僅中國權力領導集團面臨重大政治壓力,而且可能嚴重進影響中國的下一步政治安排與中國的歷史步伐。

7.7 中國的歷史需要

(1. 哲學需求:
中國人祖宗崇拜的一大基石就是對歷史英雄的崇拜。對歷史英雄的崇拜建立了中國人的哲學觀和世界觀的基礎。秦皇,漢武,和唐宗,是中國歷史上崇高的人文豐碑。他們共同的基點都在於捍衛和加強了中華民族的整體民族利益。這種祖宗崇拜的哲學基礎也構成了中國人綿厚的民族主義情結。
在近現代史上,中國政壇上也出現了不少的歷史英雄人物。期間更有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尊敬和崇拜的英雄。但是從歷史角度來討論時,他們總不免因為當時的歷史限制而難以比肩以上三個完人。統一台灣的行動,使中國出現了一個產生歷史大英雄的窗口。中國人的英雄崇拜情結不允許錯失這一歷史窗口。啟動中國的統一行動,既是中國人的情感需要,也是中國哲學史觀的需要。
(2. 人物窗口:
回顧2009年到2012年的政治歷程,以及處理2019年香港動蕩的手法,均已經顯示當前的中國領導人,在多個維度上已經完整地具有了成為歷史英雄屬性。他有能力在紛繁覆雜的局面之下,迅速地發現問題的癥結。他有超強的政治能力,能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團結各方力量。他能通過扭轉不利的局面,取得難以預想到的勝利。如果錯過這個歷史人物,有可能使中國的歷史步伐受到嚴重拖累。
(3 力量窗口:
不論從以平價購買力下的GDP衡量,還是以第二產業支撐的戰爭能力來衡量,還是借用葉其泉的國家戰爭強度計算體系【8】來衡量,中國已經完全具備統一國家的物質基礎,力量基礎,和軍事政治基礎。
(4 史書記錄窗口:
中外歷史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記錄者會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史實進行道德評價。難免因記錄者或者解釋者的立場不同,而對同一事實給予不同的道德高度。例如鄭莊主剿滅其弟京城大叔的叛亂,記錄者稱為“鄭伯克段於鄢”。在批評叛亂者的同時,也批評平叛者沒有盡到做兄長的責任。中國最著名的史書作者司馬遷,給了李廣非常高的評價。同時對衛霍的不朽功勳予以明顯不公平的低評。陳壽在史書上明顯不符合史實地尊漢貶魏。隋煬帝因為國運短暫而被明顯地抹殺了他的巨大歷史貢獻。
2026年是習近平獨立地完整地展現他的非凡領導能力和超強政治能力的最佳窗口。在這個時間段里立下的豐功偉績,有機會被歷史完整無誤地記錄與表述。不易因記錄方法的差異而產生評價偏差。不易因歷史的喜好因素而發生模糊。不易因政治喜好的因素而發生評價割裂。從而能夠有機會完整而無刪減地記錄下一個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英雄。
一旦歷史窗口夾雜了容易被誤讀誤解誤訓的機會,這種被誤讀的機會一定會被後來的解讀者最大限度地擴大地利用,以切合他們各自的政治需要。這種有意識地利用誤讀機會,擴大誤讀機會,甚至制造誤讀機會的事例在中外歷史上層出不窮。比如世界史中對瑪雅文明消失的解讀,對林肯解放黑奴的解讀。例如中國歷史中對竇憲,對曹操,對隋煬帝,對多爾袞的評價的多極性。甚至於像對待衛霍這樣的史詩級人物,司馬遷也敢於做出明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評價。
遲於2026年啟動統一中國的行動,就等同於在歷史記錄窗口加入誤解誤讀的機會。從而給降低歷史人物高度或曲解其歷史價值提供了土壤。

總述

盡管中國至今沒有釋出明確信息來披露它的台灣統一計劃的成型日期,但諸多線索指向2012年。非常大的可能是軍事統一台灣的計劃成型於2012年。在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公開地正式地向國人承諾,統一台灣的歷史任務,將會在他的任期里完成。2019年,中國的官媒隱晦但是卻立場堅定地指出,台灣方面深度地介入了香港的反送中動蕩。2019年10月,有博客作者已經從中國政府的官方文字中讀出來中國大陸正在放棄“一國兩制”的政策,並試圖敦促台灣方面主動迎接一國兩制。這一預測在三年後的2022年8月10日被兌現。大陸中央政府在這一天通過白皮書正式地宣告:台灣方面失去了“實質性的一國兩制”。即沒有統兵權,沒有外交權,行政高官必須擁護大陸並接受中央全面監管。大陸中央政府至今還留有政府架構,經濟體制,稅收優惠方面的談判空間給台灣行政當局。這一談判窗口期非常大機率將會在2026年關閉。留給台灣方面還有大約3年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台海網綜述. 習近平一系列對台講話回顧,台海網。2017. http://m.taihainet.com/news/twnews/bilateral/2017-12-11/2082315.html
【2】 新華社.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政府網。2019.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03/content_5426920.htm
【3】 葉其泉. 中國的統一計劃之九:台灣之宿命(第一部:永失一國兩制)。2023. PPP網絡。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9-taiwans-destiny-1/
【4】 新華社.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國政府網。2021.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7.htm
【5】 白皮書.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中國政府網。2022.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8/10/content_5704839.htm
【6】 葉其泉. 俄烏戰爭中的理論性的三條停火線。PPPNET. 2023. https://pppnet.net/three-possible-ceasefire-lines-in-russia-ukraine-war/
【7】 葉其泉. 早在2022年4月26日,預測俄烏戰爭中的邊界墻。PPPNET. 2023. https://pppnet.net/early-prophecy-on-confined-walls-in-russia-ukraine-war/
【8】 葉其泉. 國家戰爭強度評估系統:(一)兼預測烏克蘭戰爭走向。PPPNET. 2023.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