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3, 2023

军事进步史的本质

(研究提纲) 摘要: 军事进步史就是一部追求更好的有效武器射程的历史。武器就是用于摧毁敌对方的工具。武器的最终摧毁效应能够完美地用“有效武器射程”来体现。中国最早记录的战场主导武器就是杵。这是一种传导体力的有效武器。青铜时代后,战场的主导武器迅速地更新为长矛。它能在比杵稍远的作战距离上取得同得的摧毁效应。同时更新武器的成本不会导致经济困难。弓箭套装是历史上第一代远射程武器。它的出现改造了军事理论。军事战斗从集团性的对撞被改造为可以依赖地理因素不接触地杀伤敌人。即使弓箭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但在后续的1000多年里它没有能取代长矛的战场主导武器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成本的限制。弓箭最终在蒙古帝国时代出现了短暂的主导性武器的历史。火铳在历史上出现100年左右后,就迅速地掩盖了弓箭的光芒。在杀伤射程还不及弓箭远时,它就替代了弓箭的地位。在使用环境还受限制时(不能在下雨天使用),它就取代了弓箭的历史地位。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原因。它的制造成本不高过弓箭。它的培训成本远远地低于弓箭。它的保存保养成本远远地低于弓箭。它的使用成本也远远地低于弓箭。这使得它在射程短于弓箭时就取代弓箭,成为战场主导武器。后来进一步改进的火器也遵循这一发展路线。重机枪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关键武器,但最终没有成为主导武器的原因就是经济性。革命性的V1和V2火箭,以及巨型重炮,没有翻转德国的空军和海军劣势,也是因为经济原因。进攻能力和防护能力都是第一的虎式坦克,最终被更弱小的T3,T4坦克,和谢尔曼坦克打败,原因也是经济。即使现在多个国家拥有了射程超过一万公里的导弹,它们也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战场上的主导武器。这也是经济因素决定武器价值的一个重要证据。如果最终证明中程导弹的“有效武器射程”超过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衰落就是必然的路径。寄生于航母之上的政治权力的衰落也将是必然的预期。“武器的有效射程”由杀伤距离,毁伤效应,和经济性三个要素组成。   一.战争史本质上就是一场有效射程的进步史。 1.1. 定义 武器的有效射程:武器的有效射程主要由三个基质组成。作用距离;杀伤效果;和经济性(规模性使用能力)。 1.2.  第一代战场主导武器:木棒和枪 复习中国古代战争史,有记录显示在青铜技术应用于战争之前,战争的主导武器是木棒(杵)。在青铜技术应用于战争后,战争的主导武器就升级为长枪。这一升级有两个基础。一是在取得相应的杀伤效应时,因为长枪的杀伤距离长于木棒;二是全面性地从木杵升级为长枪不会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   1.3 第二代主导武器:弓箭和弩:   图10:史上第一代远射程武器-弓箭,弩,投石车 弓箭是历史上第一种真正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它是武器的第一次革命性的进步。这种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第一次可以实现利用地形地利的堵截后,通过不接触地杀伤敌方而获得战斗胜利。 但是弓箭在有记录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没有取替长枪,成为战争的最主要武器。主因就是成本限制了它的规模效应。制作过程中的高成本;保管和维护过程中的高成本;高额的人力培训成本;这些经济因素使得弓箭在与长枪并存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没有升级为古代中国军队的主导武器。直到蒙古帝国时代,弓箭套装才第一次升级为古代战争中的最主要武器。 克雷西会战中,射程更短杀伤力较弱的弓箭战胜了射程更远和杀伤力更强的弩和重骑兵的组合。其逻辑是经济性决定了战争或者战役的结局。经济性是武器有效射程的重要因素。 1.4 第三代主导武器:火器 1.4.1 火铳: 火铳在作用距离还不及弓箭时,就迅速地取代了弓箭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火铳的制造成本并不比精密弓箭贵,但是培训成本和使用成本明显地优于弓箭。可见有效射程在战场上的作用远远大于杀伤距离所起的作用。   图12:火铳在杀伤距离不及弓箭时就取代了弓箭的历史地位  1.4.2  击发枪: 后来发展出来的击发火枪的射程更好,击发速度更快,使用效率更高。追求更大的有效射程的过程体现在同时追求射击距离和击发速度上,同时兼顾经济成本。重机枪拥有更远射程和更高击发速度,但是经济成本使重机枪只能成为一战时期的关键武器,而非决定性武器或主导武器。   图12:击发枪曾经主导了一段战争史 1.5 第四代主导武器:火炮: 1.5.1 拿破仑火炮   图13:移动性火炮成为二战(平原型战场)的主导武器 对更远的射程和更有效的杀伤效果的不懈追求,决定火炮必定会出现在战场上。拿破仑时代就是一个短暂的火炮决胜的时代。但是火炮的经济特征限制了它的历史重要性。一直拖延到二战时,移动性火炮(坦克)才最终成为欧洲战场(平原型战场)的主导性战争力量。 1.5.2 海权武器:   图14:近代400年舰载武器一直拥有杀伤距离和有效射程的优势 由于舰船的高承重特征,舰船上可以安置沉重而且身材庞大的火炮。从而出现了口径和射程都超级强大的舰装火炮。而舰船的可移动性,实质性地在时间窗口和空间窗口上,为这些火炮提供了重复使用性。 从而使舰载火炮的作用距离,杀伤效果,和使用成本各方面,对比陆装巨炮,有综合优势。依赖于有效射程的优势,舰载火炮可以摧毁陆装火炮,而陆装火炮无法击毁舰载火炮。从而在战争史上开启了海权优势时代。海权优势保护了西班牙帝国,英帝国,和美帝国的军事和政治优势。 1.5.3 二战移动火炮 1.6 第五代主导武器 复合型射程武器:   图15:复合射程武器决定了二战亚洲战场的结局 二战时期的亚洲战场,是武器科技进步的最前沿展示窗口。最充分地体现了“武器的有效射程决定战争的最终结局”的理论。在移动机场加舰载机的射程远远地超过战列舰的火炮射程之后,战列舰,巡洋舰完全失去了预想中的作战效能。甚至有一艘最先进的战列艘(武藏号)在加入战斗序列的首航中就被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击沉的案例。 1.7 第六代主导武器:远射程武器: 以V1,V2火箭为代表,新一代远射程武器正式进入战场。但是革命性的最先进的V1和V2并不能扭转纳粹德国的空中劣势和战场劣势。原因是V1和V2不具备战争主导武器必须具有的经济性。 现在导弹的最远射程已经超过了10K公里。但是远程导弹目前依然不是常规战争的主导武器。因为经济性原因,远程导弹不具备主导常规战争进程的力量。例如乌克兰因无力维持和维护自己现存的远射武器,而选择丢弃他们。朝鲜即使具有了远射导弹的能力,也无法把这种武器应用于实际的常规战争。 甚至有另外一种极端性的可能性。就是拥有和使用过于昂贵的武器成为了使用者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经济性、可重复性或可承受性是战争主导武器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杀伤距离和毁伤效应。 …

军事进步史的本质 Read More »

俄烏戰爭的邊界牆至少起作用到2026年底

  首發日期:2022年10月27日於谷歌博客 摘要: 無論是戰鬥還是停火,至少到2026年底前,都將被限制於東西兩堵邊界牆內。西部邊界由第聶伯河岸加上部分黑海沿岸組成。 東側邊界牆就是多巴斯的完整行政邊界。對兩道邊界牆中間的不同地域,美國集團和俄羅斯具有不同的控制能力。 概念: 西方強力控制區(黄色 West Power Zone)俄羅斯強力控制區(深蓝色 Russia power Zone)俄羅斯主導區(正蓝色 Russia Predominate Zone)主戰區 1(湖蓝色 Main Battle Zone 1)主戰區 2(浅蓝色 Main Battle Zone 2)次級戰區(浅黄绿色 Secondary Battle Zone) 俄烏戰爭中的邊界牆西部邊界牆東部邊界牆 內容 作者分別在2022年4月[1]、5月[2]、6月[3]成型的文章中提到,俄烏戰爭的戰鬥或停火都將受到兩堵堅固的邊界牆的限制。 西部邊界牆,由第聶伯河沿岸加上部分黑海沿岸組成(曾被作者命名為L1線或西邊界牆)。 東部邊界牆,由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行政邊界組成(曾被作者命名為L2線或東邊界牆)。 基本上,這兩堵牆構成了俄烏戰爭的交戰區和停火區的邊界。這兩堵牆至少到2026年都會保持功能。也就是說,至少到2026年底,俄羅斯不會突破西側邊界牆,美國不可能擊穿東側邊界牆。對兩道邊界牆中間的不同地域,美國集團和俄羅斯具有不同的控制能力。 未來幾年,俄烏戰爭的戰局走勢可以通過附圖一一了解。 俄羅斯將沒有機會突破黃色區域(標記為西方強力控制區)。 美國集團也沒有機會進入標記為俄羅斯強力控制區的深藍色區域。 在深藍色區域,包括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俄羅斯的存在不會動搖。正藍色區域是 ZAPORIZHZHIA(扎波羅熱) 和 KHERSON(赫爾松) 的一部分,位於第聶伯河以南。 俄羅斯將在這一領域牢牢占據主導地位。 (這兩州的河岸北部地區,被歸入主戰區1。提示俄羅斯對這兩州的河岸北部地區的控制力弱於河岸南部地區) 反覆的戰鬥應該主要發生在ODESSA(奧德薩)和MYKOLAIV(尼古拉耶夫)這兩個州。主要目標是控制黑海沿岸或壟斷黑海通道。 另一個會反覆發生戰鬥的地區位於Dnipropetrovsk(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 烏克蘭軍隊可以在此區域對俄羅斯施加強大壓力。這一大片區域用淺藍色標記,標記為 主戰區1。 這三個州的北部也大概率會發生反覆的戰鬥。 在這三州北部的廝殺的主要目的是保衛或奪取這三個州的南部地區。這一片區域用稍微淺一點的藍色標記為主戰區2 黃色區域基本上是俄羅斯在漫長的未來無法進入的區域。 同樣,深藍色區域是美國集團無法攻破的。 這種情況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至少到2026年年底。   …

俄烏戰爭的邊界牆至少起作用到2026年底 Read More »

Three Possible Ceasefire Lines of Russia-Ukraine War

In the Russia-Ukraine War, the greatest force in determining ceasefire lines is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Russia, Western Europe and China are also important background factors. Theoretically, there are three ceasefire lines. The first is the geographical boundary along the Dnieper River and the Black Sea coastline. It can also be defined as the western border of the battlefield. The second is the complete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of the Lugansk and Donetsk regions. This line also serves as the eastern border wall of the Russia-Ukraine War. The third set of ceasefire lines is any arbitrary arc drawn in a wide area between the L1 line and the L2 line. If the US are to pursue only a limited outcome in this Russia-Ukraine War and do not want to involve more countries directly, then it would have enough initiative to draw a stable ceasefire line somewhere along the L1, L2 or even L3 lines. For Russia, a ceasefire line on the L1 and L2 lines would have a more certain prospect tha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3 line. Ukraine is not willing to accept the L1 line. The big reasons for the L2 line being there as a ceaseline and border wall are listed following, including the US has an overwhelming advantage in Russia-Ukraine War; this line will not be too bed to result in a major political defeat for Russia; and China would support this line as a bottom line to block NATO.

俄烏戰爭中的理論性的三條停火線

Two certain losers, Ukraine and the EU, are there produced already from the Russia-Ukraine War. Europe as a whole has lost its position and prospect to be one of the top polar underpinning the world. Ukraine has lost its power over its territory more than it had done before the war started. Worse yet, it might lose its construction frame as a whole country. One certain winner there is Russia because it will strongly stand at its bottom line.The USA is the biggest winner recently. China has also gained a 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