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n example page. It’s different from a blog post because it will stay in one place and will show up in your site navigation (in most themes). Most people start with an About page that introduces them to potential site visitors. It might say something like this:
Hi there! I’m a bike messenger by day, aspiring actor by night, and this is my website. I live in Los Angeles, have a great dog named Jack, and I like piña coladas. (And gettin’ caught in the rain.)
…or something like this:
The XYZ Doohickey Company was founded in 1971, and has been providing quality doohickeys to the public ever since. Located in Gotham City, XYZ employs over 2,000 people and does all kinds of awesome things for the Gotham community.
As a new WordPress user, you should go to your dashboard to delete this page and create new pages for your content. Have fun!
(Note: This is a political commentary article of a predictive nature. It focuses on the ax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tries to provide a tool for political thinking. Most of the arguments in the article cannot be supported by documentary sources, so their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cannot be verified.)
(在讨论中国的统一问题时花一个主要的部分来讨论欧洲,可能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思维惯性。但事实是欧洲可能成为中国统一行动以及后续的中美冲突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因素。)
- 欧洲中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 持续但散在和虚弱的对华友好历史
- 现在的对华友好基点的不稳定性
- 坚定的反华政治中心
- 坚定的反华民意中心
- 2022年以前的中国对欧洲政策
- 2022年以后的中国对欧洲政策
二 欧洲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
2.1 2022年战争对欧洲政治权力的削弱
2.1.1 乌克兰壕沟分裂欧洲至少50年
2.1.2多重消弱效应
2.1.3 错失与俄罗斯合解的历史机会
三 欧洲政治前途的不确定性
3.1 欧洲国家边境的不确定性
3.2 俄罗斯新安全边界的不确定性
3.3 欧洲混乱范围与强度的不确定性
3.4 欧洲的地缘政治前途的不确定性
四 欧洲参与2026亚洲战争的不确定性
五 新权力秩序下的政治偏向的不确定性
六 欧洲的价值与体现途径
摘要:
依据一全新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的战争强度评估系统的计算,美国及其联盟无法在东亚周边的战场中击败中国。面对中国在东亚周边的防守型的进攻行动,美国及其盟友几乎是无解的。在各种方案与各种级别的常规军事冲突中,美国联盟都无法取得优势。美国联盟不会遭到重大军事失败的前提依赖于冲突双方的政客们对战争的管理与控制。在保证已方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尽力避免给敌对方造成重大军事损失,将成为可能的东亚周边战争的奇特的特征。但是一旦冲突失控滑入全面战争,将会有非常高的机率启动核战争。一旦支持核战争的西方国家民意被启动,西方政客无力阻挡。这迫使中国必须承担起遏制使用核武器的西方民意的主要责任。中国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核武装理论,以切合世界安全与稳定的客观需要,以及世界对中国的期望。
关键词:
国家战争强度;联盟战争强度;东亚;中美全面战争;核战争
“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已经成功地支持了一部分关于俄乌战争的早期的疯狂预言。这个计算模型认定俄罗斯及联盟将在L1线到L2线的区域里,较乌克兰联盟有更强大的全面战争能力。同时这个工具也可以延伸用于评估中国与美国一旦在东亚及周边发生全面战争时的集团或联盟的战争强度。
一.国家战争强度评估框架:
1.1 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的组成成分
关于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的细节请参阅‘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一)兼预测乌克兰战争走向’[1]。
表1:国家战争强度评价项目 | |||
地理因素:300分 | 国土面积比 | 主要评估因素 | 大威力大覆盖武器实际应用场景下,国家承受战争冲击的最强大力量。 |
地理形态 | 评估中的参考系数 | 地理形态的复杂度,增加国家承受战争冲击的能力。 | |
政治因素:320分 | 人口因素
100分 |
人口数量比 | 国家参与战争的实际操作单位;承受战争冲击的主要计数单元;战争后国家复兴的计数基础。 |
劳动力人口比: | 战争状态下,实际支撑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实际能力。 | ||
主体民族结构占比: | 残酷战争打击下持续性地维持战争能力,组织能力,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 ||
组织能力
90分 |
集权能力: | 和平时期的国家组织模式,反映国家结构对战争的反应能力。 | |
稳定能力: | 和平时期国民对国家结构的认可程度,反映国民对国家行动方针的跟随能力。 | ||
国家历史
10分 |
历史上的世界超级领袖国家加10分 | 国家历史荣誉会适当提升国民对战争的承受能力。 | |
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地区强权国家加5分 | 现实的国家荣誉与领导力的追求,会适当提升国民对战争的承受能力。 | ||
军事结构
120分 |
数学模型计算各国现存军事力量排名 | 总体上承认’全球火力网’制订的‘国家军力排名’的合理性,承认现有军事财产对战争的进行与战争的结局有两当大的影响能力。 | |
经济因素
国家计分380分
战争联盟计350分 |
农业产力能力80分 | 农业GDP和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是主要的计算指标 | 农业生产能力和安全度,是国家孤立地独自地承受战争压力的最重要背景。用计算模型转换国家农业GDP和食品安全指数。 |
工业产力能力110分 | 国家工业GDP和国家创新指数是主要的计算指标 | 工业生产能力是国家持续地进行战争投入与消耗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赢得战争的主要途径和主要能力。 | |
服务产业能力40分 | 服务业GDP是主要计算指标 | 服务产力的能力,在战争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一定方法,转化为对战争行动的支持。 | |
军费投入能力120分 | 平时的军费投入能力能基本性地确定国家的持续性的军费投入的能力 | 军费投入能力折射出一个国家综合性地发展战争财产的远期能力。 | |
军事科技 30分 | 战争高科技在短期战争或战争的初期会带来相当大的战争红利。 | ||
战争状态 | 防守效应系数 | 2.2 | 联合国五常国进行防守战争时的战争强度系数 |
1.8 | “特定国家”进行防守战争时的战争强度系数。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朝鲜。 | ||
1.4 | 其它国家进行防守战争时的战争强度系数。 |
表2:武器科技评分表(共30分) | |||
军事高科技
(此项目不进入联盟战争强度计算) |
远程投射科技
9分 (按最高分计分) |
武器射程>10K 公里 | 9 |
武器射程>5K 公里 | 7 | ||
武器射程>3K 公里 | 5 | ||
武器射程>1K 公里 | 3 | ||
飞行科技
7分 (按最高分计分) |
高超声速飞行器制造 | 7 | |
隐身战机制造 | 5 | ||
4代机制造 | 4 | ||
3代轻型战机制造 | 3 | ||
无人机制造 | 2.5 | ||
高空行动科技
7分 (按最高分计分) |
太空或近太空驻留 | 7 | |
卫星导航能力 | 5 | ||
气象/图像卫星能力 | 4 | ||
其它24小时滞空能力 | 3 | ||
常规武器科技
7分 (按最高分计分) |
航空母舰制造 | 7 | |
1K吨当量以上常规炸弹制造 | 7 | ||
7K吨级战船制造 | 6 | ||
800公里以上巡航炸弹制造 | 6 | ||
500公里以上空射炸弹制造 | 6 | ||
3K吨级战船制造 | 5 | ||
主战坦克制造 | 4 | ||
轻中型坦克制造 | 3 | ||
1K吨能战舰制造 | 3 | ||
30公里以上投射武器制造 | 2 |
1.2 战争进程及联盟战争强度计算模型
战争是一个动态过程,进攻或防守形势,会改变国家的战争能力。土地和资源的占有与丢失,会引发评估基数的改变。随着战争的推进,加入或退出战争状态的国家会不停地变动。国家介入战争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着战争的进程而改变。对战争进行动态评估,是重要而且必须的。
表3:联盟与集团战争强度(动态)评估项目 | ||||
防守模式 | 地理因素对防守方提供强大的现实支持。 | 自动地进入全民战争模式增加国家的战争能力 | 一般地拥有先行提升战争等级的优先政治环境 | 战争发生地国家被激发防守效应。其余盟友不计算防守效应。 |
交战国家 (介入系数1) |
全面性地直接地介入战斗过程 | 与盟友持有相同的政治追求甚至相同或相近的哲学追求 | 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 整个国家经济与组织方式围绕战争目标进行 |
前线盟友 (介入系数 0.6) |
没有直接介入战争 | 与盟友持有相同的政治追求 | 国家未进入战争状态 | 国家全面性地政治动员支持进行中的战争与盟友。 |
支持盟友 (介入系数0.3) |
没有介入战争 | 与盟友有相当接近的政治追或相近的政治诉求 | 国家基本未涉及战争 | 政府层面地对盟友提供实际的军事与经济支持 |
背景盟友 (介入系数0.15) |
现阶段不会介入战争 | 因为现实因素与战斗国家有相当紧密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 不会主动地涉入战争。 | 对战争盟友提供经济与政治的背景支持。不会因为这种支持招致损失。 |
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 | 背景盟友的立场改变
(国家力量计值系数0.15) |
可能性反对派国家(政治与经济收益与战争结果密切相关的国家)(国家力量计值0.2) | 潜在反对派国家(政治立场不一致的现有非敌对国家)(国家力量计入0.25) | 敌方潜在盟友
政治与经济立场与敌对方接近的国家)(国家力量计值0.3)。 |
不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暂无计值方法) | 战争进行中的政治与军事天才效应 | 普通民众的哲学观念与政治倾向的突然改变 | 不可预测的突发政治事件 | 不可预测的地理或环境灾难 |
战争中的防守方 | 守方的战争强度评估在后续的一年内保持不变。总体力量结合防守系数计算 | 防守国家丢失的领土与财政,在丢失2年内不计为丢失。 | 攻方败退成为守方,丢失的本国领土与财政,一年内不视为丢失。 | 守方成为攻方后,之前进入计算模型的防守效应消失。 |
战争中的进攻方 | 战争前的战争强度得分维持一年不变 | 占领的领土与财政,在稳定占领4年后计入本方计算因素。 | 攻方败退进入本方国境6个月内,不计算防守效应。 | 攻方败退成为守方6个月后,在新环境下计算防守效应。 |
二.中美战争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中国启动统一军事行动,将由此激发美国及美国集团对中国的反应。美国及联盟面临的一个艰难局面就是难以选择应对方案。理论中美国及盟国有多套应对方案来应对中国的挑战。这些方案请参阅其它相应文章[2,3,4]
本文不讨论中美两国的有限战争的状态。因为国家战争强度计算模型和集团战争强度计算模型的计算基础建立在国家的全面整体战争基础上。
以下的计算基础基于中国以防守模式,将战场区域局限于中国中程导弹的覆盖区域内。原因请参阅相应文章[4,5].
三.全面战争进程与变动
3.1 欧洲国家不直接介入美中战争时的联盟构成
中美因台湾问题发生全面军事冲突时,日本与韩国是必然的参与国家。菲律宾直接参战的机率同样非常高,因为菲律宾是美国东亚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
欧洲国家面临巨大的决策危机。如果欧洲最终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欧洲整体性地介入中美全面冲突的机率非常小。
中国如果事先在欧洲,北非,或者中东作出重大政治布置,不仅能压制欧洲介入中美冲突的主动性冲动,也能压制欧洲介入中美战争的被动性推动力量。
表4: 中国联盟一的结构 | ||
中国联盟一: (1178.8) | ||
交战国家 | 中国 | 激发防守效应;系数2.2 |
前线盟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
支持盟友 | 俄罗斯,伊朗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沙特,叙利亚,阿联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印尼,缅甸, | 地缘与历史因素 |
潜在反对国家 | 哈萨克斯坦,蒙古 | 地缘与历史因素 |
对方潜在盟友 | 阿富汗,缅甸,其它南美与美洲小国 | 经济与政治因素 |
表5: 美国联盟一的结构 | ||
美国联盟一:(1010.1) | ||
交战国家 | 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 | |
前线盟友 | 澳大利亚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加拿大,捷克,法国,德国,立陶宛,英国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印度,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拉脱维亚,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部分北非国家 | 反现存帝国秩序 |
潜在反对国家 | 中东与北非阿拉伯国家 | 多因素作用 |
对方潜在盟友 | 塞尔维亚,众多反现存体制国家 | 历史因素 |
3.2无欧洲参战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表6:无欧洲参战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 |||
中国联盟一 | 美国联盟一 | 基准分值 | |
地理因素计分 | 353.9 | 318.1 | /300 |
人口因素计分 | 196.6 | 117.0 | /130 |
政治类计分 | 110.9 | 99.2 | /90 |
历史加分 | 10 | 10 | /10 |
军事因素计分 | 146.5 | 162.4 | /120 |
农业产业能力 | 78.5 | 44.6 | /80 |
工业产业能力 | 117.8 | 94.1 | /110 |
服务产业能力 | 31.7 | 34.5 | /40 |
军备投入能力 | 132.8 | 133.4 | /120 |
联盟战争强度总值 | 1178.8 | 1013.2 |

图1:无欧洲参战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3.3 欧洲加入中美全面战争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 欧洲如果整体性地介入中美全面战争,就是再一次证明叶其泉在2022年作出的判断。欧洲是美国的殖民地。具有全面性的殖民地的属性[6]。
即使中国没有事先做出压制欧洲的政治布置,欧洲介入中美全面战争,对欧洲也是致命的行动。必将直接加速和加剧欧洲的边界移动进程。也必将导致欧洲的现存的权力结构的解体与重组[7,8]。
- 但是欧洲介入中美全面战争,也将使中国面临艰难局面[7,8]。联合俄罗斯,彻底动摇欧洲权力结构是中国不得不采取的方案与对策。这是中国联盟二的产生基础。
- 如果中国联盟二的力量尚不足以阻止欧洲对中国的压迫,中国必然启动全面摧毁美国的帝国体制的行动。主要特征就是全面召集和团结现有的和潜在的反对现存帝国体制的全部力量。一旦这种全面联盟体制形成,欧洲与美国必将在全球面临多点多维的反抗。美国现有的帝国体制将面临崩解风险[3,5]。
中国联盟三的组成被简要地列出如下。中国仅仅增加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投入,就能产生巨大的政治效应。这个效应是中国可以直接威慑欧洲盲动的主要力量。
表7: 中国联盟二的结构 | ||
中国联盟二: (1258.5) | ||
交战国家 | 中国,俄罗斯 | 中国激发防守效应;系数2.2 |
前线盟友 | 伊朗,叙利亚,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沙特,阿联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柬埔寨,老挝,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土耳其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印尼,缅甸, | 地缘与历史因素 |
潜在反对国家 | 哈萨克斯坦,蒙古 | 地缘与历史因素 |
对方潜在盟友 | 阿富汗,缅甸,其它南美与美洲小国 | 经济与政治因素 |
表8: 美国联盟二结构 | ||
美国联盟二:(1133.6) | ||
交战国家 | 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乌克兰,英国 | 乌克兰激发防守效应。系数1.4。 |
前线盟友 | 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芬兰,瑞典,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丹麦,希腊,爱尔兰,以色列,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罗马利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印度,蒙古,缅甸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部分北非国家 | 反现存帝国秩序 |
潜在反对国家 | 中东与北非阿拉伯国家 | 多因素作用 |
对方潜在盟友 | 众多反现存体制国家 | 历史因素 |
表9: 中国联盟三的结构 | ||
中国联盟三: (1280.4) | ||
交战国家 | 中国,伊朗,俄罗斯,叙利亚,土耳其 | 中国激发防守效应;系数2.2 |
前线盟友 | 沙特,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埃及,阿联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柬埔寨,老挝,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塞尔维亚,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印尼,缅甸, | 地缘与历史因素 |
潜在反对国家 | 哈萨克斯坦,蒙古 | 地缘与历史因素 |
对方潜在盟友 | 阿富汗,缅甸,其它南美与美洲小国 | 经济与政治因素 |
表10:欧洲参战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 ||||
中国联盟二 | 中国联盟三 | 美国联盟二 | 基准分值 | |
地理因素计分 | 405.7 | 413.2 | 361.8 | /300 |
人口因素计分 | 199.4 | 201.3 | 132.4 | /130 |
政治类计分 | 109.2 | 108.8 | 101.9 | /90 |
历史加分 | 10 | 10 | 10 | /10 |
军事因素计分 | 164.1 | 171.7 | 192.1 | /120 |
农业产业能力 | 79.3 | 80.0 | 49.9 | /80 |
工业产业能力 | 119.3 | 120.3 | 104.1 | /110 |
服务产业能力 | 32.1 | 32.4 | 37.7 | /40 |
军备投入能力 | 139.4 | 142.7 | 143.8 | /120 |
联盟战争强度总值 | 1258.5 | 1280.4 | 1133.6 |
图2: 欧洲参战时东亚战场的联盟战争强度
四 中美东亚周边战争结局的推测
图3:东亚周边战场:联盟战争强度变化
4.1 东亚周边战争以政治与经济战争为主导
东亚周边战争以政治与经济战争为主导,军事行动方案有多重选择。且军事行动将会被冲突双方的政客严格管理,在避免给已方带来重大损失的前提下,也会尽量避免给对方带来重大军事损失。这是中美东亚战争的一个奇特的特征。
4.2 避免中美全面性的军事冲突是双方政客的主要努力目标
全面性的军事冲突对中国与美国带来的风险极其巨大。甚至于将会对欧洲稳定和全球稳定带来巨大冲击。在这一巨大风险面前,各方政客尽力逃避风险是可以预期的政治选择。
4.3 不能排除全面战争的巨大风险
中国方面有诸多的推动全面战争的因素[5]。美国方面也有诸多的推动全面战争的因素[3]。欧洲方面也有诸多的推动全面战争的因素[8]。还有诸多其它国家已经完成了心理与政治准备,准备介入一场巨大混乱以获取他们的国家利益[5]。更有一大群等待领导力量的各种反对现存政治权力体制和经济分配体制的国家在准备加入,推动,扩大混乱[5]。
4.4 面对中国的防守型进攻行为,美国及联盟几乎无解
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战争能力计算器。尽管它在现在的2023年底才推出,但是计算框架从2022年初评估俄乌战争动态时就开始设计。
它的计算结果几乎完美地支持了叶其泉在俄乌战争仅开战2个月后就推出的一系列疯狂的预测。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预测结果被2年来的战争行程逐步地验证。
尽管美国有丰富的战争经验,面对中国的军事行动也有多套的应对方案,但这一新型的战争能力评估系统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美国无法在与中国的战争中获胜。面对中国的防守型的进攻行动,美国几乎是无解的。
4.5 核战争的概率
核战争的概率与中美两国进行全面战争的概率一样,非常低。
但是全面战争引发核战争的机率却是非常高,甚至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机率。
主要原因是美国几乎在各种方案的常规战争中无法取胜[4]。美国不会遭受重大失败的原因有赖于双方政客对战争级别的控制和管理。这使得具有战争心理优势的一方无法拥有战争的结果优势。这种心理距离成为推动核装置应用于战争的重要力量。
4.6 遏制核战争的努力
西方哲学基础有两大支柱。一是对前景的不可预测性和无控制力信念。另一是小团体生存方案及对其它团体的不相容性。这是欧洲体系国家热衷于战争行动的哲学原因。
欧洲体系国家,普遍地对中国有内生性的敌视冲动。中国需要揭开欧洲的概念创新与概念控制的面纱深入地认识这一内在属性[8]。
欧洲体系国家的对中国敌视的民意,将是最终推动核战争的最大力量。一旦这一力量被激活,欧洲体系国家的政客几乎无法阻止。在以上的客观压力之下,中国不得不承担起主要的遏制核冲动的责任。遏制核战争已经成为世界稳定与安全对中国提出的期望与责任。
在适当的时机上泄露可靠的,足以摧毁欧洲与北美的核力量,是阻止欧洲民意启动核战争的可靠途径。中国的适量核反击理论可能已经严重地不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政治需要。中国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核武装理论以切合世界稳定与安全的客观需要以及世界对中国的期望。
小结
依据一全新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的战争强度评估系统的计算,美国及其联盟无法在东亚周边的战场中击败中国。面对中国在东亚周边的防守型的进攻行动,美国及其盟友几乎是无解的。在各种方案与各种级别的常规军事冲突中,美国联盟都无法取得优势。美国联盟不会遭到重大军事失败的前提依赖于冲突双方的政客们对战争的管理与控制。在保证已方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尽力避免给敌对方造成重大军事损失,将成为可能的东亚周边战争的奇特的特征。但是一旦冲突失控滑入全面战争,将会有非常高的机率启动核战争。一旦支持核战争的西方国家民意被启动,西方政客无力阻挡。这迫使中国必须承担起遏制使用核武器的西方民意的主要责任。中国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他们的核武装理论,以切合世界安全与稳定的客观需要,以及世界对中国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叶其泉。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一)兼预测乌克兰战争走向。 Dec. 7, 2023. https://pppnet.net/nation-war-strength-model-and-prediction/[2]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2):中美双方的变量。 Sep. 8,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2-high-weight-variables-02/
[3]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4):美国的选项。 Sep. 9,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4-usas-options-04/ [4]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5):中美全面整体战争剧本假设。 Sep. 10,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5-imagined-conflict-scenario-05/ [5]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1):成型于2012,实践于2026(一)。 Sep. 7,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1-shaped-by-2012-works-in-2026-1cn/ [6] 叶其泉。谁的战争?俄乌战争中的赢家与输家。 Feb. 11, 2023. https://pppnet.net/players-winning-or-losing-from-russia-ukraine-war-2/ [7]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3):中国的变量设计基础。 Sep. 9, 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3-chinas-design-bk-03/ [8] 叶其泉。中国武统计划(6):欧洲之异数。 Sep. 10,2023. https://pppnet.net/chinas-unifying-plan6-eus-uncertainty-06/
其它参与模型计算的数据源:
I.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orld Bank. 2022. https://www.databank.worldbank.org/
II. Countryreports 2022. Countryreports.Org. 2022. https://www.countryreports.org/
III.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23. 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
IV. 2023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 Global Firepower. 2023. https://www.globalfirepower.com/countries-listing.php
V.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GFSI) 2022. The Economist. 2023. https://impact.economist.com/sustainability/project/food-security-index/
VI. 2022 Report.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3. https://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gii-2022-report
VII. Global Hunger Index Scores by 2022 GHI Rank. Global Hunger Index. 2023. https://www.globalhungerindex.org/ranking.html



摘要:
一个新型的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和联盟战争强度评估系统,很好地复习与验证了一系列在2022年4月和5月发布于网上的预测。这些关于俄乌战争走向的预测,在当时完全不可信的,也不可能被接受。但是却在一年之后被战争进程证实。同时也被这一新型的战争能力评估系统支持。一年前的那些预测指明,俄乌战争将会长期地被限制于L1线和L2线之间;俄罗斯将会在乌克兰土地上建立多达7个左右的自治政府;至少在2026年年底之前,俄罗斯不会招致军事上的失败。在这一战争能力评估系统中,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组织能力,军事能力,与经济能力被列出作为最主要的战争能力资产。尤其是地理因素被提高到从未被认识到的高度。它被视为国家最强大的威慑力量成分。根据这一战争能力评估系统,国家整体战争能力最强大的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日本, 和印尼。根据这一评估系统的扩展运算,目前的乌克兰联盟的总体战争能力弱于俄罗斯联盟。这是乌克兰一方在中乌克兰和南乌克兰区域的战争中受限的根本原因。此模型还推测,如果俄罗斯试图将战绩向西越过L1线,几乎肯定地会激发乌克兰联盟的升级更新。更新后的乌克兰联盟战争强度会明显强于俄罗斯的现有联盟。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在中乌克兰和南乌克兰的败退。但是新乌克兰联盟的向东推进边界几乎也不能超过L2线以东。因为战线一旦越过L2线以东,就会激发俄罗斯联盟的更新升级。更新后的俄罗斯联盟的战争能力会再次超过乌克兰联盟,从而再一次发生力量翻转。
关键词:
国家战争强度,俄乌战争,联盟战争强度
在俄乌战争仅仅开打2个月后,就曾有令人西方人厌恶而且近似天方夜谭的预测出现。其中包括了,“俄乌战争将会被限制在第聂伯河与顿巴斯之间进行”;“俄罗斯立于不败之地”;“至少在2026年以前,俄罗斯不会经历军事失败”;“俄罗斯会在乌克兰土地上建立7个左右的地方自治政府”[1,2,3,4]。这些预测至今依然是极度地令西方人讨厌。但是不幸地,它们正在一步一步地成为现实和事实。
这些预测有可依赖的支持理由或事实依据吗?在排除了情感因素之后,政治学的专业人员可不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对俄乌战争进行思考。
或许现在用一个评估工具可以检验那个去年出现的,很多人排斥的,难以置信的,和令人厌恶,但是却越来越现实的预测。这个工具就是“国家战争强度”评测表。同时这个工具也可以延伸用于评估战争集团或战争联盟的战争强度。
以下就是这个可以被命名为“国家战争强度”评测表的结构。
一.国家战争强度评估框架:
1.1 国家战争强度评价系统的组成成分。
- 国土领域和地理形态:在这个评测系统中,国土面积和地理形态是国家承受全面战争冲击的最重要资产。单项就占比300分。尤其是在当下或今后,大威力大覆盖的武器的应用成为战争的常态的情况下,这一因子尤其重要。
- 强调人口因素对战争的最后结果拥有重要的影响力。占比100分。(国家集团或战争联盟评价中,占比130分)。在当前或今后,集团性的和全面性的战争日益地成为常态时,这一因素非常重要地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 国家的组织能力是影响战争过程的重要因子。占比 90分。在其它军事因素和政治因素相当接近的时候,国家的组织能力能明显地影响战役甚至战役系列的胜利机率。
- 国家的“战争既有资产”与能力也是影响战争能力的重要成分。它的重要性在中短程的战争中,以及一场长期战争的初期和早期尤其显著。
- 决定战争结局的最重要因素是国家的经济与生产能力。占比 350分。其中以工业生产能力尤其重要,占比 110分;农业占比 80分;服务业占比 40分;军费持续投入能力占比 120分。
- 国家历史与战争科技,适量地对战争进程发挥影响。
- 战争中的防守效应。进入防守状态的国家,一般能迅速地进入全民战争模式;持续地提高战争效益;能更好地利用地理因素的战争效应;有率先地提高战争等级的政治环境;使用极端战争手段时容易被现实世界宽容,也容易被历史记录宽容。
表1:国家战争强度评价项目 | |||
地理因素:300分 | 国土面积比 | 主要评估因素
|
大威力大覆盖武器实际应用场景下,国家承受战争冲击的最强大力量。 |
地理形态 | 评估中的参考系数 | 地理形态的复杂度,增加国家承受战争冲击的能力。 | |
政治因素:320分 | 人口因素
100分 |
人口数量比 | 国家参与战争的实际操作单位;承受战争冲击的主要计数单元;战争后国家复兴的计数基础。 |
劳动力人口比: | 战争状态下,实际支撑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实际能力。 | ||
主体民族结构占比: | 残酷战争打击下持续性地维持战争能力,组织能力,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 ||
组织能力
90分 |
集权能力: | 和平时期的国家组织模式,反映国家结构对战争的反应能力。 | |
稳定能力: | 和平时期国民对国家结构的认可程度,反映国民对国家行动方针的跟随能力。 | ||
国家历史
10分 |
历史上的世界超级领袖国家加10分 | 国家历史荣誉会适当提升国民对战争的承受能力。 | |
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地区强权国家加5分 | 现实的国家荣誉与领导力的追求,会适当提升国民对战争的承受能力。 | ||
军事结构
120分 |
数学模型计算各国现存军事力量排名 | 总体上承认国家军力排名的合理性,承认现有军事财产对战争的进行与战争的结局有两当大的影响能力。 | |
经济因素国家计分380分
战争联盟计350分 |
农业产力能力80分 | 农业GDP和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是主要的计算指标 | 原始和传统的农业生产能力,是国家孤立地独自地承受战争压力的最重要背景。 |
工业产力能力110分 | 国家工业GDP和国家创新指数是主要的计算指标 | 工业生产能力是国家持续地进行战争投入与消耗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赢得战争的主要途径和主要能力。 | |
服务产业能力40分 | 服务业GDP是主要计算指标 | 服务产力的能力,在战争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一定方法,转化为对战争行动的支持。 | |
军费投入能力120分 | 平时的军费投入能力能基本性地确定国家的持续性的军费投入的能力 | 军费投入能力折射出一个国家综合性地发展战争财产的远期能力。 | |
军事科技 30分 | 战争高科技在短期战争或战争的初期会带来相当大的战争红利。 | ||
战争状态 | 防守效应系数 | 2.2 | 联合国五常国进行防守战争时的战争强度系数 |
1.8 | “不确定拥核国家”进行防守战争时的战争强度系数。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朝鲜。 | ||
1.4 | 其它国家进行防守战争时的战争强度系数。 |
表2:武器科技评分表 | |||
军事高科技 | 远程投射科技
9分 (按最高分计分) |
武器射程>10K 公里 | 9 |
武器射程>5K 公里 | 7 | ||
武器射程>3K 公里 | 5 | ||
武器射程>1K 公里 | 3 | ||
飞行科技
7分 (按最高分计分) |
高超声速飞行器制造 | 7 | |
隐身战机制造 | 5 | ||
4代机制造 | 4 | ||
3代轻型战机制造 | 3 | ||
无人机制造 | 2.5 | ||
高空行动科技
7分 (按最高分计分) |
太空或近太空驻留 | 7 | |
卫星导航能力 | 5 | ||
气象/图像卫星能力 | 4 | ||
其它24小时滞空能力 | 3 | ||
常规武器科技
7分 (按最高分计分) |
航空母舰制造 | 7 | |
1K吨当量以上常规炸弹制造 | 7 | ||
7K吨级战船制造 | 6 | ||
800公里以上巡航炸弹制造 | 6 | ||
500公里以上空射炸弹制造 | 6 | ||
3K吨级战船制造 | 5 | ||
主战坦克制造 | 4 | ||
轻中型坦克制造 | 3 | ||
1K吨能战舰制造 | 3 | ||
30公里以上投射武器制造 | 2 |
1.2 国土面积和地理形态的重要性。
1.2.1.大威力广覆盖的武器应用日渐成为军事现实
(1 世界各国正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威力炸弹的研究。常规武器中,当量大于1000吨TNT当量的常规武器正在接近成功;大当量常规武器的应用日益成为军事现实;
(2.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5年以后,世界对核泄露的恐惧感日益降低。这一现实降低了使用军事核装置的道德约束;
(3. 日本福岛核泄露后,国际社会对核污染物的排泄极为宽容。进一步降低了使用小当量甚至中当量核武器的道德限制门槛;
(4. 低辐射性的核武器的小型化与实用化过程,推高了整体战争中使用核装置的可能性;
1.2.2. 大威力大覆盖武器已经成为俄罗斯及其它国家的现实政治手段
(1. 俄罗斯人无论从民族起源,文化属性,还是哲学思维上,他们将自己定义为欧洲人。在近年来的文化战争中,在所谓“民间的”、“民意的”、“非政府的”、“自发性的”面罩之下,大量的网络媒体反复强调乌克兰是欧洲最大国家。这一文化进程,就是一场典型的从文化上(甚至哲学思维上)将俄罗斯驱逐出欧洲的文化战争过程。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2. 乌克兰战争的必然结局是建立牢固的“乌克兰壕沟”[3]。这一壕沟将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将俄罗斯实际地驱逐出欧洲。如果没有发生一场完全解构欧洲的战争,在将来的50年到100年内,俄罗斯也无法完全扭转劣势。
(3. 延长化的乌克兰战争,就是试图上从经济上和军事上削弱俄罗斯在欧洲的存在。这是一个现实的正在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俄罗斯也同样处于劣势。
(4. 俄罗斯在面对美国集团的全面性多层次的进攻中,明显处于总体性的劣势。
(5. 捍卫俄罗斯人的欧洲属性,是全俄罗斯人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涉及到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根基与哲学属性。大威力大覆盖武器,成为他们不得不使用的政治手段。这一选择无法回避。试图用道德手段解决政治难题和哲学难题,是不可能的。
(6. 其它国家日益将核选项作为保护自己的政体结构和国家利益的可操作选项。以色列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朝鲜问题,伊朗问题,无不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核军备控制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容易。
1.2.3 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整体战争模式重新返回政治现实中。
目前美国在面对俄罗斯的挑战,或者面临中国的挑战,或者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挑战时,都不能单独地处理或面对。以国家集团为单位处理政治纷争的模式已经事实上地成为政治现实。在国家集团进行整体战争时,国土的广袤和地理的多样性,就成为国家战争承受能力和影响战争最后结局的重要因子。
不排除一个权力领导中心有和平地出让领导权的机率。但更为普遍的情况是权力的交替在强大的压力下进行。强大的旧领导核心与强大的成长力量的对峙,往往都是在武装集团的形式上进行的。
1.2.4 历史借鉴。
二战时俄罗斯凭借国土和气候阻止了德国人的进攻,尽管德国拥有最先进的武器科技和战争行动模式。
海峡地形保护了英国。广袤国土保护了苏联,并最终挽救了欧洲。同时北欧和西欧的‘先进的而且强大的’军事强权,无法阻挡纳粹德国的快速进攻。
中国西南的丘陵与高山地形,在二战时阻止了日本人的进攻。并消耗了日本绝大部分的武装力量。尽管当日本已经进入工业化国家时,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化阶段。尽管当时的这两个国家在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上存在代差。
1.2.5 广袤国土是最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
在大当量大覆盖武器打击下,或者在快速的军事移动模式下,面积狭小的国家会迅速地失去战争能力。甚至失去国民生产能力。
广袤国土,是最终承受大当量大覆盖武器打击的最强大资产。从战略上讲,广袤国土是一个国家能快速提升战争级别到最高等级的最根本支持。同时也是对抗敌方的“提高战争等级“的威慑力的基础。因此广袤国土事实上是一个国家的最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
1.3 人口因素在秩序重建中的重要性。
1.3.1 世界秩序混乱时期。
很明显,现存的世界权力体系的运转出现困难。美国在通过运转昂贵的海权体系来维持世界秩序,明显地感到困难。挑战美国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与中国,主要试图通过挑战美国权威来赢得国家利益。同时他们并不愿意接手一个代价昂贵的世界秩序的管理权。而美国则是直接面临权力极差缩小的现实。一旦美国主动丢弃管理责任时,或被迫丢弃管理责任时,世界则会完全失去权力极差,进入混沌状态。
1.3.2.哲学模式探索期。
非常明显地中国人并不愿意沿用旧的昂贵体制来接手世界权力。而且在没有完全夺取经济裁判权与金融决定权力之前,他们也无法运转这一体系。找到一种被广泛认可与接受的新的哲学模式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不会是一个代价低的过程。往往这一过程都要依赖于一场接近于毁灭性的战争。历史上人口减少超过70%的混乱时代并不少见。长时期的混乱中,人口因素成为最终决定胜利的极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在中国古代漫长的战争史中,争夺人口最成功的一方,往往成为最终赢得战争的那一方。
事实上蛮族的人口压力,被众多历史学者认为是罗马帝国崩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1.3.3.历史回顾与现实前瞻:
早在去年的4月到6月,就曾有预言指出乌克兰必须依赖盟友国家的人力资源或武装力量来维持战争【2,3】。越来越多的被揭露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现实。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减少,乌克兰面临着丢失整个第聂伯河以东全部土地的风险。美国集团可以期待用经济消耗战的方式来赢得俄乌战争的胜利,同时俄罗斯可以期待用人口消耗战的途径来赢得这场战争。
1.4 经济力量的重要性。
1.4.1战争机器最终都是通过生产能力来体现。
经济力量是战争得以持续的基础。而战争机器主要通过工业生产能力来体现。尤其在被经济割裂和经济封锁的严酷条件下,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尤其至关重要。
在古代中国的战争史中,每一次大型战争都是互相进行经济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过程,即使是一场大型战争的胜利方,也会遭受巨大的战争损失。只有具在强大经济生产力与生产恢复能力的国家,才有能力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型战争。甚至于可以发现很多因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导致国家整体失败的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追究到最根源上,依然是一场经济战争。依然是经济力量最强大的一方占用了经济力量稍次的那一方。
强大的经济能力可以承受无数次的军事失败。而只以军事能力为主的一方,只要一次大型的失败,就会导致彻底的失败。
1.4.2 历史事例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统一朝代,汉朝,它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期军事力量弱的一方,最终战胜早期军事力量强大的一方,就是依赖于强大的经济恢复能力。
古代中国的明朝的建立是另一个经济能力战胜军事能力的另一个例子。一个最初总体力量弱小的集团,致力于发展经济。这个早期相对弱小的集团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路径,最终成为综合力量最强大的一方。成为一场长期战争的胜利者。
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史中,不少的战争集团因为经济原因而招致失败,甚至因为经济的原因主动地承认失败。
1.5 军事科技的适量作用。
1.5.1 军事科技的升级会带来军事模式和军事理论的升级
战争的本质是追求(抢夺、夺取)经济利益(长期或中期目标)。任何有助于取得战斗胜利、战场胜利、和战争的胜利的方法与方案都会被最大化地被追求,被应用。军事高科技的革命性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武器的革命性的进步往往同时带来军事理论和军事操作系统的革命。
自从中国战争史中开始使用弓箭,战争形态就进入了一个利用地形和地利取胜的时代。一方可以在高山,绝道,峡谷中设埋伏,将敌方困住之后,用弓箭远程非接触性地杀伤它们。火炮技术成熟后,拿破仑依靠火炮覆盖为主的军事理论称雄欧洲。铁路被发明之后,革命性地改变了武装力量集中与转移的方式。飞机使人类可以从空中打击敌方。巨型火炮装备到船舶上后,开户了海权压倒陆权的时代。中近程导弹加空中信息组合的广泛应用,也必将恢复陆权压制海权的时代。
1.5.2高科技武器不是致胜必然因素
但是最擅长制造高科技(弓箭)武器的韩国,是六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拿破仑也会在失去炮弹和军粮供应后,迅速失败。最先进最不易被摧毁的虎式坦克,败给了技术指标远远落后的T34和谢尔曼坦克。
弓箭这个高科技武器,取代长枪,成为主要的决胜性武器,还是在它出现后大约1500年以后。是它已经成为一个好用而且经济性好,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武器的时候。
火炮,火铳类火器,也是经历了近200年的等待之后,才全面性地取代了弓箭的历史地位,成为决定性的战争武器。划时代的革命性的VI和VII火箭,没有改变纳粹德国的空中劣势。
1.5.3 经济性是“决定性武器”的根本属性
武器的真正精髓是最大的射程和最便宜的投入。而非先进和威力。射程来源于科技,便宜来源于经济力量。但根本还是经济。没有便宜经济的武器,无法支撑长期的战争状态与国家竞争。
成本使弓箭不能大规模应用时,战争的决定性武器依然是便宜的长枪。
成本使火铳和火炮不能大规模装备时,战争的决定性武器依然是便宜的长枪和弓箭。
远程火炮的成本使它不能普遍地使用时,战争的决定性武器依然是便宜的轻步兵。
成本使现代中近程导弹不能广泛地使用时,战争的决定性武器依然是便宜的轻步兵加坦克加飞机。
“中近程导弹加空中信息”组合的经济性(投入产出比)一旦超过“航母加飞机加空射导弹”组合的经济性,航母的衰退,战斗机与轰炸机的衰退,海权力量的衰退必然接踵而至。
就算1K吨TNT当量级的常规炸弹研制成功,在成本没有好到能广泛应用时,它也不会迅速成为决定性武器。
核武器的收益如果小于使用的成本(政治,经济,军事综合成本),决定了它也不会迅速成为决定性的武器。
这就是本文所附的这个国家战争强度评价系统,仅仅赋予武器科技30分的根本原因。
1.6 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1.6.1 战争是一种基因记忆和群体需求
战争记忆,战争需求,团体成功,这些今天作为理论来讨论的因素,追溯到最低层理由时,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些寄生于生物基因内的记忆因子。这些特征会一代一代遗传。在某些因素刺激下被激发或被压抑。
某种植物,分布横跨于世界多个时区,能在统一的时间里突然开花,突然落果。某些植物产生化学或生物产物来抑制其它特种的生长。这些特征事实上属于植物的用战争行为。植物也通过战争行动获得特种延续的权利。
占绝大部分的海洋生物依靠团体策略生存。组织能力决定小体型生物的物种延续。群体策略事实上也是战争行为的群体特征。尽管个体都本能地排斥死亡,但是基因通过群体性的策略,让少数个体选择死亡来保证特种的延续。
1.6.2 组织能力是战争记忆的重要部分
(1. 组织能力是一种群体需要。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战争能力。组织能力是决定物种延续的基本能力。
(2. 拥有超级个体生存能力的物种,组织能力也能在生存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雄狮和老虎属于具有顶级生存能力的物种,也会在特定条件下出现超级的组织能力。让超级猛兽放弃繁殖权力和食品支配权力,而组成强有力的团体,只有遗传下来的战争记忆的力量能达到这一目标。
非洲著名的坏男孩狮群通过超级强大的组织能力,表现出超级强大的战争能力。在确证失去生存威胁后,这个狮群发生分裂。在后期两个分裂后的狮群遭受到生存危机后,分裂后的小集团再次重新复合,以增强战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1.6.3组织能力能被环境激发、增强、或者削弱
(1. 对于人类来讲,组织能力更是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关键能力。古代中国有着先进的农业文明。先进的农业文明依赖于对季节,对时令的严格遵循。下一年的收获必须严格地遵守种植计划。可以预测的操作过程,可以预测的收获数量,从而导致古代中国人拥戴中央集权。越集中的群体能力,越能完成垦荒,水利,河运槽运能巨大工程。越是强大的群体,也有更大的能力通过相互救济来应对荒年,自然灾害。
(2. 与中华农业文明不同的是,欧洲长期都依赖于渔猎,放牧为主。这种生存方式包含了太多的随机性。群体或集团,无法预测和掌握下一年的食品来源和生存安全。因此组织能力对欧洲人群有上限的限制。它在欧洲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数目强大的群体在掠夺过程中占有生存优势。同时在分配过程中,数目庞大的群体更容易出现存在危机。这使欧洲文明陷入既追求团体适量强大,又追求小型团体和个体主义的哲学悖论。
(3. 组织能力受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生存环境恶劣时,群体向大群体和大团体方向发展。生存风险消除或改善后,小团体主义或者个体主义就会壮大。
如今几乎全部的发达国家,都充斥着不婚主义和不生主义。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为0甚至为负。欧洲人移民北美的早期,他们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在生存危机面前,群体潜意识地选择大群体的生存方式。我们能查询到一件文件,记录了一名开拓北美的来自爱尔兰的妇女。它曾经养育了多达37名子女。这一史实有完整的家庭成员的名字记录(见文前图)。这完全地颠覆了白人女性不愿生育的看法。
(4. 组织能力肯定也受生存模式的影响。爱尔兰大饥荒,是造成今天的英格兰与爱尔兰问题的最大根源。相对比较,中国古代出现多次类似爱尔兰大饥荒的情景。但是每出现一次这样的大饥荒,就成为古代中国人相互融合相互团结的重大机会。英格兰人统治英伦三岛近1000年了,至今不能解决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的身份区别。相似的出发点上出现严重的结果差别,原因在于在强力核心群体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不同的生存哲学与生存路径。
1.6.4 本评估模型在组织力的评定上,明显存在现今不能解决的缺陷。
本评估模型在组织力的评定上,明显存在现今不能解决的缺陷。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准确地引入国家历史,生存哲学,民族结构,语言成分,宗教分歧等等的计算因子。可能在面对印度这一类多民族国家时,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多的既往的研究资料结合更深入的数学计算模型,以更准确地评定他们的国家凝聚能力和国家战争能力。期待今后有机会改进它。
二.战争集团或战争联盟的评估框架
2.1 联盟国家的战争介入度分级
国家集团或战争联盟的战争强度计算方案基本上沿用国家战争强度的评价框架。按国家投入战争的广度与深度,将战争联盟内的国家按不同介入深度进入分级。将其分级为:交战国家;前线盟友;支持盟友;背景盟友。并据此计算不同等级的介入强度。
2.2 联盟的不可预测性评估
引入不可预测性评估(期待进一步引入计算模型)。
在战争初期,依据政治背景现实,可以大概地评估联盟或集团力量的变动风险。如果风险度占比过大,就可以假设对集团战争强度的评估值准确性较低,变动性大。如果风险度占比低,可以假设对战争联盟(集团)的评估的准确性较高。
从政治角度看,部分不可预测性事实上也处于可预测区间。可以不严格地对这些因素进行风险度评估时,可以将风险分级为:背景盟友立场改变;可能的反对派国家;潜在性的反对派国家;敌方的潜在盟友。
但是战争进程中还有一些在战争初期完全无法预测的不可预测性。比如政治天才与战争天才,只能在战争过程中被筛选出来并确认。政治天才与战争天才是无法在战争前或战争初期发现出来的。大自然的突发灾难,地理灾难,环境灾难,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素。
2.3 战争进程的评估
战争是一个动态过程,进攻或防守形势,会改变国家的战争能力。土地和资源的占有与丢失,会引发评估基数的改变。随着战争的推进,加入或退出战争状态的国家会不停地变动。国家介入战争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着战争的进程而改变。对战争进行动态评估,是重要而且必须的。
表3:联盟与集团战争强度(动态)评估项目 | ||||
防守模式
|
地理因素对防守方提供强大的现实支持。 | 自动地进入全民战争模式增加国家的战争能力 | 一般地拥有先行提升战争等级的优先政治环境 | 只有战争发生地国家被激发防守效应。其余盟友不计算防守效应。 |
交战国家
(介入系数1) |
全面性地直接地介入战斗过程 | 与盟友持有相同的政治追求甚至相同或相近的哲学追求 | 国家进入战争状态 | 整个国家经济与组织方式围绕战争目标进行 |
前线盟友
(介入系数 0.6) |
没有直接介入战争 | 与盟友持有相同的政治追求 | 国家未进入战争状态 | 国家全面性地政治动员支持进行中的战争与盟友。 |
支持盟友
(介入系数0.3) |
没有介入战争 | 与盟友有相当接近的政治追求或相近的政治诉求 | 国家基本未涉及战争 | 政府层面地对盟友提供实际的军事与经济支持 |
背景盟友
(介入系数0.15) |
现阶段不会介入战争 | 因为现实因素与战斗国家有相当紧密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 不会主动地涉入战争。 | 对战争盟友提供经济与政治的背景支持。不会因为这种支持招致损失。 |
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 | 背景盟友的立场改变
(国家力量计值系数0.15) |
可能性反对派国家
(政治与经济收益与战争结果密切相关的国家)(国家力量计值0.2) |
潜在反对派国家
(政治立场不一致的现有非敌对国家)(国家力量计入0.25) |
敌方潜在盟友
政治与经济立场与敌对方接近的国家)(国家力量计值0.3)。 |
不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
(暂无计值方法) |
战争进程中后续发生的政治天才与军事天才效应 | 普通民众的哲学观念与政治倾向的突然改变 | 不可预测的突发政治事件 | 不可预测的地理或环境灾难 |
战争中的防守方 | 守方的战争强度评估在后续的一年内保持不变。总体力量结合防守系数计算 | 防守国家丢失的领土与财政,在丢失2年内不计为丢失。 | 攻方败退成为守方,丢失的本国领土与财政,一年内不视为丢失。 | 守方成为攻方后,之前进入计算模型的防守效应消失。 |
战争中的进攻方 | 战争前的战争强度得分维持一年不变 | 占领的领土与财政,在稳定占领4年后计入本方计算因素。 | 攻方败退进入本方国境6个月内,不计算防守效应。 | 攻方败退成为守方6个月后,在新环境下计算防守效应。 |
2.4 战争联盟的更新与更替
随着战争过程的推进与变动,战争联盟的参加国家名册改变,而操作核心没有改变,可以视为战争联盟的更新。如果操作核心发生改变,则视为战争联盟的更替。一旦发生重大的战争联盟更新或联盟更替,联盟的命名与计算将会发生相应的重大改变。
三.静态下国家战争强度排名
根据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列出国家战争强度排名如下。
表4: 静态国家战争强度表 | ||||
排序 | 国家 | 国家战争强度 | 国家防守强度 | 国家代码 |
1 | 中国 | 888.9 | 1955.6 | CHN |
2 | 美国 | 820.6 | 1805.3 | USA |
3 | 俄罗斯联邦 | 722.2 | 1588.9 | RUS |
4 | 印度 | 607.8 | 1094.1 | IND |
5 | 巴西 | 515.8 | 722.1 | BRA |
6 | 加拿大 | 482.8 | 675.9 | CAN |
7 | 澳大利亚 | 474.1 | 663.7 | AUS |
8 | 沙特阿拉伯 | 443.7 | 798.7 | SAU |
9 | 日本 | 433.0 | 606.2 | JPN |
10 | 印度尼西亚 | 424.2 | 593.9 | IDN |
11 | 伊朗 | 413.4 | 578.8 | IRN |
12 | 英国 | 412.6 | 907.7 | GBR |
13 | 德国 | 396.0 | 554.4 | DEU |
14 | 法国 | 394.7 | 868.4 | FRA |
15 | 土耳其人 | 384.2 | 537.9 | TUR |
16 | 墨西哥 | 382.8 | 535.9 | MEX |
17 | 阿根廷 | 380.3 | 532.4 | ARG |
18 | 阿尔及利亚 | 379.6 | 531.4 | DZA |
19 | 埃及 | 371.5 | 520.0 | EGY |
20 | 巴基斯坦 | 365.5 | 657.8 | PAK |
21 | 意大利 | 362.8 | 507.9 | ITA |
22 | 韩国 | 354.2 | 495.9 | KOR |
23 | 西班牙 | 353.1 | 494.3 | ESP |
24 | 南非 | 342.4 | 479.4 | ZAF |
25 | 哈萨克斯坦 | 341.9 | 478.7 | KAZ |
26 | 哥伦比亚 | 341.7 | 478.3 | COL |
27 | 泰国 | 339.7 | 475.5 | THA |
28 | 越南 | 333.3 | 466.6 | VNM |
29 | 尼日利亚 | 332.3 | 465.2 | NGA |
30 | 波兰 | 313.3 | 438.6 | POL |
31 | 孟加拉国 | 305.3 | 427.4 | BGD |
32 | 委内瑞拉 | 304.7 | 426.5 | VEN |
33 | 智利 | 303.0 | 424.1 | CHL |
34 | 民主刚果 | 302.8 | 423.9 | COD |
35 | 乌克兰 | 298.3 | 417.6 | UKR |
36 | 挪威 | 296.2 | 414.7 | NOR |
37 | 安哥拉 | 296.0 | 414.5 | AGO |
38 | 秘鲁 | 295.4 | 413.5 | PER |
39 | 坦桑尼亚 | 293.1 | 410.4 | TZA |
40 | 瑞典 | 289.9 | 405.8 | SWE |
41 | 埃塞俄比亚 | 285.4 | 399.6 | ETH |
42 | 菲律宾 | 281.2 | 393.7 | PHL |
43 | 摩洛哥 | 277.1 | 388.0 | MAR |
44 | 马来西亚 | 276.2 | 386.6 | MYS |
45 | 伊拉克 | 276.2 | 386.6 | IRQ |
46 | 苏丹 | 275.9 | 386.3 | SDN |
47 | 利比亚 | 274.8 | 384.8 | LBY |
48 | 缅甸 | 271.4 | 380.0 | MMR |
49 | 乌兹别克斯坦 | 270.2 | 378.3 | UZB |
50 | 荷兰 | 269.1 | 376.7 | NLD |
51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266.4 | 373.0 | ARE |
52 | 玻利维亚 | 265.1 | 371.2 | BOL |
53 | 罗马尼亚 | 264.8 | 370.8 | ROU |
54 | 乍得 | 261.3 | 365.8 | TCD |
55 | 尼日尔 | 258.1 | 361.3 | NER |
56 | 蒙古 | 256.7 | 359.4 | MNG |
57 | 芬兰 | 256.7 | 359.4 | FIN |
58 | 马里 | 254.5 | 356.2 | MLI |
59 | 肯尼亚 | 252.3 | 353.3 | KEN |
60 | 葡萄牙 | 250.1 | 350.1 | PRT |
61 | 阿曼 | 249.9 | 349.9 | OMN |
62 | 希腊 | 248.7 | 348.1 | GRC |
63 | 莫桑比克 | 245.0 | 343.0 | MOZ |
64 | 瑞士 | 244.2 | 341.9 | CHE |
65 | 土库曼斯坦 | 243.4 | 340.7 | TKM |
66 | 朝鲜 | 241.6 | 434.8 | PRK |
67 | 以色列 | 240.4 | 432.8 | ISR |
68 | 巴拉圭 | 239.6 | 335.4 | PRY |
69 | 新西兰 | 239.1 | 334.7 | NZL |
70 | 喀麦隆 | 238.2 | 333.5 | CMR |
71 | 白俄罗斯 | 236.5 | 331.1 | BLR |
72 | 阿富汗 | 236.4 | 331.0 | AFG |
73 | 纳米比亚 | 235.1 | 329.2 | NAM |
74 | 毛里塔尼亚 | 233.0 | 326.3 | MRT |
75 | 赞比亚 | 231.3 | 323.8 | ZMB |
76 | 厄瓜多尔 | 231.0 | 323.4 | ECU |
77 | 乌干达 | 229.8 | 321.8 | UGA |
78 | 奥地利 | 228.2 | 319.5 | AUT |
79 | 津巴布韦 | 226.9 | 317.7 | ZWE |
80 | 博茨瓦纳 | 226.2 | 316.7 | BWA |
81 | 南苏丹 | 225.5 | 315.7 | SSD |
82 | 捷克 | 224.4 | 314.2 | CZE |
83 | 比利时 | 224.0 | 313.6 | BEL |
84 | 也门 | 223.4 | 312.7 | YEM |
85 | 阿塞拜疆 | 223.1 | 312.3 | AZE |
86 | 匈牙利 | 222.7 | 311.7 | HUN |
87 | 柬埔寨 | 221.2 | 309.6 | KHM |
88 | 爱尔兰 | 221.0 | 309.4 | IRL |
89 | 科特迪瓦 | 220.3 | 308.4 | CIV |
90 | 古巴 | 219.4 | 307.1 | CUB |
91 | 马达加斯加 | 218.2 | 305.5 | MDG |
92 | 加纳 | 217.3 | 304.2 | GHA |
93 | 丹麦 | 217.3 | 304.2 | DNK |
94 | 叙利亚 | 215.5 | 301.7 | SYR |
95 | 约旦 | 213.6 | 299.1 | JOR |
96 | 突尼斯 | 211.8 | 296.5 | TUN |
97 | 卡塔尔 | 208.3 | 291.7 | QAT |
98 | 刚果共和国 | 208.2 | 291.4 | COG |
99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207.9 | 291.1 | PNG |
100 | 保加利亚 | 207.5 | 290.5 | BGR |
101 | 索马里 | 206.2 | 288.6 | SOM |
102 | 塞内加尔 | 205.4 | 287.5 | SEN |
103 | 乌拉圭 | 204.2 | 285.9 | URY |
104 | 克罗地亚 | 204.0 | 285.6 | HRV |
105 | 布基纳法索 | 204.0 | 285.5 | BFA |
106 | 中非共和国 | 203.9 | 285.5 | CAF |
107 | 新加坡 | 202.4 | 283.3 | SGP |
108 | 斯里兰卡 | 201.7 | 282.3 | LKA |
109 | 老挝 | 201.0 | 281.4 | LAO |
110 | 塞尔维亚 | 200.3 | 280.5 | SRB |
111 | 科威特 | 198.5 | 277.9 | KWT |
112 | 斯洛伐克 | 198.2 | 277.5 | SVK |
113 | 几内亚 | 196.0 | 274.4 | GIN |
114 | 塔吉克斯坦 | 194.6 | 272.5 | TJK |
115 | 多明尼加共和国 | 194.3 | 272.0 | DOM |
116 | 洪都拉斯 | 193.9 | 271.5 | HND |
117 | 危地马拉 | 193.5 | 271.0 | GTM |
118 | 尼泊尔 | 193.2 | 270.4 | NPL |
119 | 立陶宛 | 192.4 | 269.3 | LTU |
120 | 加蓬 | 191.9 | 268.7 | GAB |
121 | 尼加拉瓜 | 186.4 | 260.9 | NIC |
122 | 吉尔吉斯 | 182.6 | 255.6 | KGZ |
123 | 格鲁及亚 | 182.0 | 254.7 | GEO |
124 | 贝宁 | 177.7 | 248.8 | BEN |
125 | 拉脱维亚 | 176.3 | 246.8 | LVA |
126 | 圭亚那 | 175.5 | 245.7 | GUY |
127 | 马拉维 | 173.8 | 243.3 | MWI |
128 | 卢旺达 | 172.2 | 241.0 | RWA |
129 | 爱沙尼亚 | 167.6 | 234.7 | EST |
130 | 多哥 | 167.5 | 234.5 | TGO |
131 | 斯洛文尼亚 | 167.4 | 234.4 | SVN |
132 | 巴拿马 | 164.5 | 230.3 | PAN |
133 | 亚美尼亚 | 164.4 | 230.2 | ARM |
134 | 哥斯达黎加 | 163.5 | 228.9 | CRI |
135 | 阿尔巴尼亚 | 163.3 | 228.6 | ALB |
136 | 苏里南 | 162.9 | 228.1 | SUR |
137 | 萨尔瓦多 | 162.1 | 227.0 | SLV |
138 | 海地 | 160.4 | 224.6 | HTI |
139 | 冰岛 | 159.9 | 223.9 | ISL |
140 | 利比里亚 | 159.4 | 223.2 | LBR |
141 | 波黑 | 157.1 | 219.9 | BIH |
142 | 塞浦路斯 | 156.9 | 219.7 | CYP |
143 | 巴林 | 155.6 | 217.9 | BHR |
144 | 塞拉利昂 | 155.2 | 217.2 | SLE |
145 | 黎巴嫩 | 154.6 | 216.5 | LBN |
146 | 文莱 | 154.2 | 215.9 | BRN |
147 | 中国香港 | 152.8 | 213.9 | HKG |
148 | 赤道几内亚 | 152.0 | 212.8 | GNQ |
149 | 史瓦帝尼 | 151.4 | 212.0 | SWZ |
150 | 摩尔多瓦 | 151.1 | 211.6 | MDA |
151 | 北马其顿 | 148.3 | 207.6 | MKD |
152 | 卢森堡 | 145.2 | 203.2 | LUX |
153 | 牙买加 | 144.9 | 202.9 | JAM |
154 | 布隆迪 | 142.1 | 198.9 | BDI |
155 | 莱索托 | 138.1 | 193.3 | LSO |
156 | 斐济 | 136.0 | 190.4 | FJI |
157 | 不丹 | 135.9 | 190.2 | BTN |
158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35.1 | 189.1 | TTO |
159 | 几内亚比绍 | 134.7 | 188.6 | GNB |
160 | 吉布提 | 134.4 | 188.2 | DJI |
161 | 东帝汶 | 128.3 | 179.6 | TLS |
162 | 黑山 | 128.1 | 179.4 | MNE |
163 | 巴哈马 | 128.0 | 179.1 | BHS |
164 | 伯利兹 | 125.6 | 175.8 | BLZ |
165 | 冈比亚 | 124.3 | 174.0 | GMB |
166 | 毛里求斯 | 117.4 | 164.4 | MUS |
167 | 佛得角 | 112.1 | 157.0 | CPV |
168 | 马耳他 | 111.6 | 156.2 | MLT |
169 | 巴巴多斯 | 104.5 | 146.3 | BRB |
170 | 塞舌尔 | 99.7 | 139.6 | SYC |
四:欧洲战争联盟的评分与结局预测
4.1 欧洲战争在L1线和L2线之间的进展与预测。
图1. 欧洲战场联盟战争强度比较表

图2. 俄乌战争趋势图(图片源: https://pppnet.at/confined-walls-still-work-in-russia-ukraine-war-by-2026-2/)

4.1.1 战场在L1线与L2线之间时的战争联盟
参照叶其泉文章中划定的俄乌战争限制墙的L1线和L2线[1]的设定,俄乌战争在第聂伯河以东(L1线)和顿巴斯以西(L2线)进行时,乌克兰战争联盟与俄罗斯战争联盟的组成如下。
表5 乌克兰联盟一结构 | ||
乌克兰联盟一: (战场位于L1线以东:战争强度761.7) | ||
交战国家 | 乌克兰 | 激发防守效应;系数1.4 |
前线盟友 | 立陶宛, 波兰,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捷克,法国,德国,以色列,英国,美国。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克罗地亚,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卢森堡,摩尔多瓦,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部份南美洲国家 | 反现存帝国体制力量 |
潜在反对国家 | 非洲部分国家 | 反现存帝国体制力量 |
对方潜在盟友 | 大部分阿拉伯世界国家 | 反现存帝国体制力量 |
表6: 俄罗斯联盟一结构 | ||
俄罗斯联盟一:(战场位L2线以西:战争强度858.5) | ||
交战国家 | 俄罗斯 | |
前线盟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
支持盟友 | 白俄罗斯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中国,古巴,印度,伊朗,朝鲜,沙特,塞尔维亚,叙利亚,阿联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中亚四国,蒙古 | 帝国裂解后遗症 |
潜在反对国家 | 哈萨克斯坦,土耳其, | 多因素作用 |
对方潜在盟友 | 菲律宾, 墨西哥 | 政治经济基础理由 |
4.1.2战场位于 L1线与L2线之间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表7:战场位于L1线与L2线之间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 |||
乌克兰联盟一 | 俄罗斯联盟一 | 基准分值 | |
地理因素计分 | 229.8 | 314.9 | /300 |
人口因素计分 | 72.6 | 91.7 | /130 |
政治类计分 | 72.1 | 84.2 | /90 |
历史加分 | 0 | 10 | /10 |
军事因素计分 | 133.8 | 122.4 | /120 |
农业产业能力 | 41.9 | 52.9 | /80 |
工业产业能力 | 81.6 | 72.7 | /110 |
服务产业能力 | 32.8 | 22.2 | /40 |
军备投入能力 | 97.2 | 87.5 | /120 |
联盟战争强度总值 | 761.7 | 858.5 |
图3:战线位于L1线与L2线之间的联盟战争强度图

参考表7,图2和图3的直观图示,可以见到以下推断性结论。
- 俄罗斯联盟一的总体战争强度大于乌克兰联盟一;
- 在L1线和L2线之间,可以推断俄罗斯联盟获胜的机率大于乌克兰联盟;
- 乌克兰联盟在军事能力、军备投入能力、农业产业能力、和工业产业能力方面强于俄罗斯联盟。从长期预测看,乌克兰联盟有可能通过军事与工业优势夺取战争优势;
- 俄罗斯联盟在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政治因素方面强于对方。长期趋势上俄罗斯可以通过发挥人口优势与政治环境优势夺取战争优势。
4.1.3战场位于 L1线与L2线之间时的战争结局预测

(1. 依战争强度评估系统结论,俄罗斯联盟在L1线和L2线之间的这一广大区域占有优势;
(2. 俄罗斯将强力地占有图2上的深蓝区(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邓涅茨克)的能力不容置疑,因为战线向东越过L2线将会激发“俄罗斯联盟二”的形成;
(3. 非常大的机率俄罗斯将会强力地占有图2上的深蓝和正蓝区域(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邓涅茨克,扎波罗热州大部,和赫尔松州大部);
(4. 比较大机率俄罗斯将会占有图2上深蓝、正蓝、和湖蓝区(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邓涅茨克,扎波罗热州,赫尔松州,尼古拉耶夫州大部,和敖德萨州一部);
(5. 乌克兰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丢失整个第聂伯河东岸的全部领土;
(6. 俄罗斯不太有可能会越过L1 线向西。因为越过L1 线向西后,会激发乌克兰联盟升级为“乌克兰联盟二”。从而发生战争力量翻转。
4.2欧洲战争越过L1线以西时的进展与预测
4.2.1 战争联盟结构改变(更新)
俄乌战争一旦越过L1线以西,会严重损害美国集团的利益,从而激发‘乌克兰联盟一’升级更新为‘乌克兰联盟二’。此变化将明显升级乌克兰联盟的战争力量构成。而俄罗斯联盟的构成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因而导致俄乌战场上的战斗力量对比发生翻转。乌克兰方取得战场力量优势,同时俄罗斯联盟的力量变成弱势。
表8:乌克兰联盟结构二: | ||
乌克兰联盟结构二:(战线越过L1线以西)906.5 | ||
交战国家 | 乌克兰, | 激发防守效应;系数1.4 |
前线盟友 | 捷克,法国,立陶宛,波兰,英国,美国,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克罗地亚,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冰岛,爱尔兰, 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卢森堡,摩尔多瓦,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希腊,匈牙利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部份南美洲国家 | 反现存帝国体制力量 |
潜在反对国家 | 非洲部分国家 | 反现存帝国体制力量 |
对方潜在盟友 | 大部分阿拉伯世界国家 | 反现存帝国体制力量 |
4.2.2战场位于 L1线以西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表9:战场越过L1线以西后的联盟战争强度 | |||
乌克兰联盟二 | 俄罗斯联盟一 | 基准分值 | |
地理因素计分 | 281.7 | 314.9 | /300 |
人口因素计分 | 85.2 | 91.7 | /130 |
政治类计分 | 72.1 | 84.2 | /90 |
历史加分 | 0 | 10 | /10 |
军事因素计分 | 158.2 | 122.4 | /120 |
农业产业能力 | 50.6 | 52.9 | /80 |
工业产业能力 | 99.6 | 72.7 | /110 |
服务产业能力 | 40.4 | 22.2 | /40 |
军备投入能力 | 118.7 | 87.5 | /120 |
联盟战争强度总值 | 906.5 | 858.5 |

图4: L1 线以西联盟战争强度
从图4和表9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一旦激发乌克兰联盟二的形成,战争强度所代表的战争能力立即发生翻转。乌克兰联盟在总分上,以及军事能力,军备投入,工业产力,服务产业方面领先俄罗斯联盟。
4.2.3激发“乌克兰联盟二”之后的战争结局预测
(1. 乌克兰联盟二的战争力量明显地强于俄罗斯联盟,可能会导致俄罗斯被反击退出已经占有的领地;
(2. 俄罗斯有非常大可能被压缩回到图2所示的深蓝和正蓝区域(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邓涅茨克,扎波罗热州大部,和赫尔松州大部)。并在此与美国集团发生长期对峙。因为此线非常合乎美国集团的长期利益。
(3. 俄罗斯依然有很大可能继续占有图2所示的深蓝、正蓝、和湖蓝区域(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邓涅茨克,扎波罗热州,赫尔松州,尼古拉耶夫州大部,和敖德萨州一部)。因为此对峙线依然合乎美国集团的长期利益。
(4. 美国集团一般不会追求一个结果。这就是把俄罗斯压缩到L2线以东。一旦战场越过L2线以东,会激发“俄罗斯联盟二”的形成。从而使战场力量再次发生逆转。
4.3 欧洲战争在L2线以东时的进展与预测
一旦战争被向东推进,并越过L2线,战场上的各种政治组合与战争组合将会再一次发生巨大动荡与变化。特征是激发俄罗斯的国家防御心理,和新的战争联盟结构重组。
4.3.1 战争联盟结构改变
(1. L2线以东的顿巴斯地区对俄罗斯有特殊的政治意义。L2 线以东顿巴斯自2014年起,事实上拥有了超出科索沃地区的自治权力;
(2. 不管明斯克协议的出发点在那里,这一系列的国际协议事实上确认了卢甘斯克和邓涅茨克拥有超出科索沃地区的自治权力;
(3. 尽管曾经有四个州都宣布公投加入俄罗斯联邦,但明显地,卢甘斯克和邓涅茨克的动荡历史明显地不同于赫尔松和扎波罗热;
(4. 如果假设俄罗斯能够容忍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两州在战争中再次失去。但是丢失卢甘斯克和邓涅茨克一定会激发俄罗斯人的国家防守情绪;
(5. 假设小概率事件成真,战场被推进到L2线以东,必然激发俄罗斯联盟二的形成。
4.3.2 战场位于L2线以东时的联盟战争强度
俄罗斯联盟二构成
表10: 俄罗斯联盟二: (战线越过L2以东)(1055.5) | ||
交战国家 | 俄罗斯 | 激发防守效应,系数2.2 |
前线盟友 | 白俄罗斯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60% |
支持盟友 | 中国,朝鲜,伊朗,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30% |
背景盟友 | 古巴,印度,沙特,塞尔维亚,叙利亚,阿联酋, | 国家战争能力计值 15% |
可能性反对国家 | 中亚四国,蒙古 | 帝国裂解后遗症 |
潜在反对国家 | 哈萨克斯坦,土耳其, | 多因素作用 |
对方潜在盟友 | 菲律宾, 墨西哥 | 政治经济基础理由 |
表11:战场越过L2线以东后的联盟战争强度 | |||
乌克兰联盟二 | 俄罗斯联盟二 | 基准分值 | |
地理因素计分 | 281.7 | 405.0 | /300 |
人口因素计分 | 85.2 | 110.0 | /130 |
政治类计分 | 72.1 | 84.2 | /90 |
历史加分 | 0 | 10 | /10 |
军事因素计分 | 158.2 | 155.0 | /120 |
农业产业能力 | 50.6 | 64.5 | /80 |
工业产业能力 | 99.6 | 90.8 | /110 |
服务产业能力 | 40.4 | 27.7 | /40 |
军备投入能力 | 118.7 | 108.3 | /120 |
联盟战争强度总值 | 906.5 | 1055.5 |

4.3.3 激发“俄罗斯联盟二”之后的战争走向预测
(1. 激发“俄罗斯联盟二”引起战场战争能力的再次改变。俄罗斯联盟的战争能力再次占优势;
(2. “俄罗斯联盟二”的形成将引发重大政治动荡,因为中国进入俄罗斯的支持盟友队列。这可能在欧洲地区引发连续的政治效应。
(3. “俄罗斯联盟二”的政治效应,有很大概率会引发后续的战争联盟构成的进一步改变,从而引发真正的全欧洲战争。
(4. 全欧洲战争的联盟构成和战争强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 小结
目前大威力大覆盖武器的应用越来越成为现实可能。武装力量的快速布置和快速移动越来越应用成熟。集团战争模式和全面战争模式又重新返回政治现实。在这些新的形势下,需要新型的评估国家整体战争能力与集团全面战争能力的工具。这是本文提出“国家战争强度”评估系统的初衷。
在这一评估系统中,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组织能力,军事能力,与经济能力被列为最主要的战争能力资产。尤其是地理因素被提高到从未被认识到的高度。被视为国家最强大的威慑力量成分。
根据这一评估系统,国家整体战争能力最强大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日本,和印尼。
根据这一评估系统的扩展运算,可以计算出参与欧洲战争的各个战争联盟的战争强度。按照目前的乌克兰联盟的结构,乌克兰联盟的总体战争强度弱于俄罗斯联盟。这应该是乌克兰一方在中乌克兰和南乌克兰区域的战争中受限的根本原因。
目前双方在这一区域胶着,还在于俄罗斯联盟的战争强度并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乌克兰联盟在军事装备,军备投入能力,工业产业能力,和服务业产业能力方面占有优势。乌克兰联盟可以通过军备消耗和工业消耗来争取战争优势。而俄罗斯联盟具有地理因素,组织力因素,人口因素方面的优势。俄罗斯可以通过人力的消耗途径和相对的政治稳定的支持,赢得进一步的战场优势。
如果俄罗斯试图将战绩推向L1线以西,则会激发乌克兰联盟的升级更新。更新后的乌克兰联盟战争强度会明显强于俄罗斯的现有联盟。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在中乌克兰和南乌克兰的败退。
但是乌克兰新联盟的向东推进边界几乎不能超过L2线以东。因为战线一旦越过L2线以东,就会激发俄罗斯联盟的升级更新。从而再一次发生力量翻转。
应用这一评估系统,能够比较好地解释了叶其泉在2022年4月,5月和6月提出的俄乌战争走向预测。这些预测指明,俄乌战争将会比较长期地被限制于L1线和L2线之间;俄罗斯将会在乌克兰土地上建立多达7个左右的自治政府;至少在2026年年底之前,俄罗斯不会招致军事上的失败[1,2,3,4]。
参考文献:
- 叶其泉. 早在2022年4月26日,预测俄乌战争中的边界墙. PPPNET, 网页:https://pppnet.at/early-prophecy-on-confined-walls-in-russia-ukraine-war/
- 叶其泉. 俄乌战争中理论性的三条停火线. PPPNET, 网页:https://pppnet.at/three-possible-ceasefire-lines-in-russia-ukraine-war/
- 叶其泉. 谁的战争?俄乌战争中的赢家与输家. PPPNET, 2023. 网页: https://pppnet.at/players-winning-or-losing-from-russia-ukraine-war-2/
- 叶其泉. 俄乌战争的边界墙至少起作用到2026年底. PPPNET, 2023. 网页:https://pppnet.at/confined-walls-still-work-in-russia-ukraine-war-by-2026-2/
其它参与模型计算的数据源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orld Bank. 2022. https://www.databank.worldbank.org/
Countryreports 2022. Countryreports.Org. 2022. https://www.countryreports.org/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23. https://www.cia.gov/the-world-factbook/
2023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 Global Firepower. 2023. https://www.globalfirepower.com/countries-listing.php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GFSI) 2022. The Economist. 2023. https://impact.economist.com/sustainability/project/food-security-index/
2022 Report.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3. https://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gii-2022-report
Global Hunger Index Scores by 2022 GHI Rank. Global Hunger Index. 2023. https://www.globalhungerindex.org/ranking.html
Abstract:
At least three of the four anchors for world peace have fallen into chaos. All 4 anchors are in chaos under a slightly stricter standard. War, the last political means, is already on the table for the world’s top powers. Picking up the military tool has become tempting to more and more national leaders to deal with their issue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Europe, and the Arab world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four main anchors of world peace. Regardless of the actual strength and historical trajectory, these four pol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world peace and stability. Their stability or chaos will overflow their own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and then radiate outward.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2007, political stability has not been restored in the USA.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en doing its best to steer this super big ship. For the past 15 years, its basic course has been fairly correct. However, the stabilizer of this supper ship is becoming weaker and weaker due to the following three major factors. Driven by the habit of war dividends, the USA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intensity and scope of wars.
Europe: Originally, Europe has been a major political stabilizer in recent decades. But since the “2022 war” (I mean the war started on February 24,2022 in Ukraine. I will call it the “2022 war” from today, because it is not a war for Russia and Ukraine only), Europe has fallen into instability. I will predict that Europe will continue to experience instability for at least the next fifty years. The colonized attributes(link to) over Europe will become heavier and more obvious. The ability to avoid war is getting weaker and weaker.
China: Originally, China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world development and world peace. But it is clear that since Trump pushed the US-first policy in 2018,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n unstable cycle. Inward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 military industry, and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economic market have become China’s main work directions. Using military force to stop the U.S. economic blockad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rrect choice.” For this option, the Chinese have more and more confidence.
The Arab world: The Arab world recently can be counted as a stable pole under slightly strict standards. But the fact is that Iraq, Libya, Syria, Iran, Afghanistan, Yemen, and Sudan are not politically stable countries. It is very easy to drive the Arab world into chaos or war. The Arab world had expected the Soviet Union to intervene in Middle East affairs since the day Israel was founded. Now they broadly expect China to intervene in Arab affairs to balance American power. Very similar to Africa, the major public opinion in the Arab world has the urge to overthrow the American system.
Sorry for the delay of the main content. Recently only one part-time guy works to run this website.
Keywords
War, Peace, Stabilizer,
New Concepts
Four main anchors of world peace.
They are the USA, China, Europe, and the Arab World.
2022 War.
Author names the “2022 War” as which started on Feb. 24, 2022 in Ukraine, because the war actually is not for Russia and Ukraine only.
War is the main tool for the USA to manage the world and benefit itself.
The colonized Europe is weak to avoid war, and will be weaker and weaker.
China will be closer and prefer military tools. Chinese have the capability to stop, to defeat American in a long-term war.
Major public opinion in the Arab World and Africa is to turnover the American System.
( Main content Coming Soon)
[Sorry for the delay of the main content. Recently only one part-time guy works to run this website.]
Abstract:
At least three of the four anchors for world peace have fallen into chaos. All 4 anchors are in chaos under a slightly stricter standard. War, the last political means, is already on the table for the world’s top powers. Picking up the military tool has become tempting to more and more national leaders to deal with their issue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Europe, and the Arab world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four main anchors of world peace. Regardless of the actual strength and historical trajectory, these four pol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world peace and stability. Their stability or chaos will overflow their own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and then radiate outward.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2007, political stability has not been restored in the USA.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en doing its best to steer this super big ship. For the past 15 years, its basic course has been fairly correct. However, the stabilizer of this supper ship is becoming weaker and weaker due to the following three major factors. Driven by the habit of war dividends, the USA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intensity and scope of wars.
Europe: Originally, Europe has been a major political stabilizer in recent decades. But since the “2022 war” (I mean the war started on February 24,2022 in Ukraine. I will call it the “2022 war” from today, because it is not a war for Russia and Ukraine only), Europe has fallen into instability. I will predict that Europe will continue to experience instability for at least the next fifty years. The colonized attributes(link to) over Europe will become heavier and more obvious. The ability to avoid war is getting weaker and weaker.
China: Originally, China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world development and world peace. But it is clear that since Trump pushed the US-first policy in 2018,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n unstable cycle. Inward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 military industry, and outward expansion of the economic market have become China’s main work directions. Using military force to stop the U.S. economic blockad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rrect choice.” For this option, the Chinese have more and more confidence.
The Arab world: The Arab world recently can be counted as a stable pole under slightly strict standards. But the fact is that Iraq, Libya, Syria, Iran, Afghanistan, Yemen, and Sudan are not politically stable countries. It is very easy to drive the Arab world into chaos or war. The Arab world had expected the Soviet Union to intervene in Middle East affairs since the day Israel was founded. Now they broadly expect China to intervene in Arab affairs to balance American power. Very similar to Africa, the major public opinion in the Arab world has the urge to overthrow the American system.
Sorry for the delay of the main content. Recently only one part-time guy works to run this website.
Keywords
War, Peace, Stabilizer,
New Concepts
Four main anchors of world peace.
They are the USA, China, Europe, and the Arab World.
2022 War.
Author names the “2022 War” as which started on Feb. 24, 2022 in Ukraine, because the war actually is not for Russia and Ukraine only.
War is the main tool for the USA to manage the world and benefit itself.
The colonized Europe is weak to avoid war, and will be weaker and weaker.
China will be closer and prefer military tools. Chinese have the capability to stop, to defeat American in a long-term war.
Major public opinion in the Arab World and Africa is to turnover the American System.
( Main content Coming Soon)
[Sorry for the delay of the main content. Recently only one part-time guy works to run this website.]